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這就要求,經濟發展應是惠及所有人群的“包容性增長”。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司司長孔涇源認為,為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提供更好的體制保障,必須推進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制改革,不僅要加強社會管理法律、體制、能力建設,還應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
“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還應大力發展社會事業,使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協調。”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副理事長楊文莊說,發展社會事業,必須把促進社會組織發展擺上重要位置。
全國人大財政經濟委員會經濟室副主任孫仁宏認為,應合理調整政府、企業與居民的收入分配關系,把國強建立在民富的基礎上。“要科學確定政府性收入的總水平,適當控制政府性收入的過快增長。”孫仁宏說,降低勞動密集型行業和小企業的稅費負擔,取消不合理收費,為其增加就業崗位和提高職工工資留下空間。
“中小企業中絕大部分是民營企業,他們是國民經濟發展中重要的活躍因素,是促進就業、保障民生的重要載體。”全國工商聯會員部副部長馬君說,要進一步出臺支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推動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做出更大貢獻。
“推進農民工市民化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消費。”陜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劉西建認為,從供給角度看,農民工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很高;從消費角度看,農民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又很低。這“一高一低”正是消費需求可以挖掘釋放的潛力所在。
立足實際推動轉型發展
面對新機遇、新挑戰,各地紛紛采取多種措施,努力實現加快發展,轉型發展,科學發展。
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整認為,敢于突破是推進西部大開發的先決條件,在推進新一輪西部大開發的過程中,應進一步解放思想,從而贏得發展先機,實現新的跨越。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唐咸僅則說,根據廣西的比較優勢,要下決心培育發展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直接融資力度,培育多元投資主體。
談及推進城鎮化,云南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張懋功說,在新的形勢下推進云南城鎮化,要尊重農民進城留鄉的自主權,并積極探索新的模式,采取配套政策,穩妥推進。
此外,湖南省政府副秘書長、省參事室黨組書記石華清還表示,地方政府應該做好投融資平臺的清理規范工作,把地方政府的負債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在實際操作中,對地方政府注入的各種財政性資金、資產,注入的各種與該項目關聯的預期收益,應該認定為合法的還貸資金來源。”石華清說,這就從政策上解決了地方政府投融資公司的“全覆蓋”問題,實現投融資公司的良性運轉。
談及參加此次由中國浦東干部學院組織的培訓班的感受,學員們表示,除了多次學員論壇、小組研討,現場教學也具有深刻的啟迪作用,可以更為全面地感受到各行各業推動轉型發展的活力。“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我們對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我國經濟社會大局和宏觀調控政策著力點的理解更加準確,進一步增強了干好本職工作的動力。”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政策法規部副主任賀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