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熱點關注 > 正文
王天夫:家庭財富累積影響未來社會結構
www.shockplant.com?2010-09-08 17:41?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來說兩句

???居民消費差距已大于收入差距

中國社會的消費不均已經逼近甚至超過其他發達國家。2008 年美國收入最高的20%家庭的消費超過了收入分布處于下層的60%家庭的總和。與美國相比,中國城市收入最高的20%家庭2005年的消費也已占到處于下層的60%家庭消費總和的近95%。如果把中國城鄉人口放在一起,我國消費不平等的程度應該已經遠遠超過了美國。這樣的消費差異體現了中國消費市場的多樣性與多等級。富裕家庭可以購買和消費質量更優、數量更多的商品與服務;而貧困家庭則在消費其他等級的商品與服務;他們消費的商品與服務可能完全沒有重疊。

事實上,巨大的消費差異還體現了更多深層次、制度性的社會經濟特征。2005年,中國城市居民消費支出的基尼系數(Gini=0.39)大于收入的基尼系數(Gini=0.34)。消費經濟學理論認為前者通常要小于后者。其原因在于經濟生活中有多種因素來縮小不同收入階層間的消費差異(消費水平在生命周期上的平衡、儲蓄與信貸消費、投資支出、轉移支付收入、累進制的稅收以及公共產品的提供等等)。與此不同的是,當前中國城市旨在平衡各階層消費能力的各種手段沒有起到作用,而中等與低收入階層因為社會保障支出,其消費水平相對于收入水平更低。相對于收入差距,各階層間的消費差異更大也更明顯。

資產增值:財富差距放大器

在當前變革時期的中國,財富的積累對未來社會分層結構的影響作用顯得格外突出。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社會在此變革過程中經歷了從社會主義制度下財富公有到家庭財富開始積累的過程,同時也是因為經濟的騰飛帶來了中國社會資產財富的快速增值。

通常來講,財富積累的三個途徑包括儲蓄、遺產繼承以及資產增值。截至改革開放以前,中國城市居民幾乎沒有家庭財產的積累。因此在當前的中國,儲蓄(扣除消費支出的節余)成為資產財富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而資產增值則是財富差距最為重要的放大器。

中國家庭的財富積累始于改革開放以后。一系列因素(包括個人逐漸進入市場參加經營、住房的商業化、各種社會福利保障逐漸市場化等等)促使這一趨勢凸顯。在早期,只有富裕家庭在積累財富,但是,1990年代中期以后真正意義上的財富累積開始加速。隨著人們財富的增加,投資增值也成為人們的必然選擇。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地聽到人們提及房產、股票、基金等等各種投資理財手段。數據顯示,從1995年到2002年,中國普通城市家庭的財富平均增長了4倍多。

財富的累積過程顯示了一系列的差異現象。第一,財富累積過程中的權力因素顯而易見。有研究表明在1995—2002年之間,干部家庭平均累積了比普通家庭多30%—50%的財富。第二,財富累積的門檻效應以及資產增值的放大效應使得貧富差距飛速擴大。資產價格成為一道難以跨越的門檻,阻隔了窮人的進入。隨著資產的增值,富人所持有的資產價格進一步快速上升,累積的財富也就越來越多,也更有能力購買更多的資產。這一過程本身就是一個自我膨脹與放大的過程,必然加速拉大財富多寡之間的差距。

?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 亚洲一区在线曰日韩在线 | 久热这里只精品国产8 | 日本人成在线视频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一本到在线网站 | 欧美成年在线观看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