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智力因素”指人的各種非理性的個性品質,如本能、興趣、動機、情感、意志、性格、靈感、氣質、情緒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軍事人才,在加強以專業知識為基礎的智力素質培養的同時,十分有必要大力加強非智力素質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過,“用專業知識教育人是不夠的,通過專業教育,他可以成為一種有用的機器,但不能成為一個和諧發展的人”。
現代軍事科學是一門范圍廣博、內容豐富的綜合性學科,未來信息化戰爭比傳統戰爭更為復雜多變,更為殘酷震撼,更需要一專多能、全面發展的新型軍事人才。古今中外對軍事人才的要求,無不突出非智力素質。三國時諸葛亮在其《將苑·知人性》中,曾列出七條識別人才的標準,其中除了兩條屬于智力素質的以外,有五條是非智力素質的要求。列寧在《戰爭論筆記》中寫到:“在大決戰的瞬間,將帥的其他的精神特性,不能不承認其有壓倒其他一切情形的力量……軍事學并非單靠智力的學問,并且智力的活動也不是軍事學上最主要的東西。”
智力與非智力素質相互依存,沒有脫離智力的非智力素質,更不存在沒有非智力支撐的智力素質。兩者關系如硬幣兩面,相互依存,缺此無彼。具體來說,首先,智力素質是行為的“操作系統”,而非智力素質是行為的“動力系統”。操作系統主要承擔對各種知識技能的加工與處理工作,如掌握新的知識技能,鞏固習得的知識技能等。動力系統表現為對待行為的態度,對行為過程起著推動、定向、維持、調節的作用。人的行為活動是智力和非智力素質共同參與的,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操作系統任務沒法貫徹完成,沒有動力系統活動難以發生,也難以持續下去。其次,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在互相制約中得到形成和發展。一方面智力因素制約著非智力因素的發展,如一個人具有敏銳、精確的觀察分析能力,也就能相應的形成其性格中的理智特性;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也制約著智力因素的發展,如一個人對學習的責任感、堅持性、自信心和自制力等性格屬性,會支持他全身心地刻苦學習,智力素質也就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應有的提高。第三,非智力素質可以對智力素質起著兩種不同的作用。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對智力素質的發展起著調節和推動的積極作用,使智力素質在行為中得以充分發揮;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對智力素質的發展起著干擾或妨礙的消極作用,使智力素質在行為中無法正常發揮。比如,兩個人的智力水平相同,但他們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差異,前者學習目的明確,有“我要學”的興趣,勤奮努力;后者學習目的模糊,存有“要我學”的應付態度,懶惰松懈。這兩者學習活動的成效是截然不同的。
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高層次軍事人才,是一項綜合系統工程,既要下工夫抓好專業教學、學術研究、技能培訓等智力素質培養,也不能忽視理想信念、興趣動機、性格意志、情感品質等軍事人才不可或缺的非智力素質培養。一是堅持政治教育塑造。理論上的清醒是理想信念的理性基石。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塑造,是非智力素質培養的中心環節。二是堅持創新理念牽引。以創新理念培養非智力素質,就在于能夠使人才形成自覺尋求課題、勇于承擔任務、敢冒風險、百折不撓的優秀品質。三是堅持道德品質純潔。道德品質是非智力素質的主要組成部分,決定著智力因素發揮作用的方向。必須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標準培養人才,提升道德品質的純潔度。四是堅持心理情緒疏導。情緒是非智力素質中具有代表性的要素,直接決定著個人才能的發揮水平,影響部隊戰斗力的生長。在日常學習工作中,應該遵循科學規律開展心理服務,引導官兵進行心理情緒的調控訓練,不斷提高應對各種復雜突發情況的心理素質。五是堅持和諧氛圍營造。氛圍是影響個人價值取向的外部環境和條件,對人的情感、意志的培養和性格的形成影響很大。良好和諧的氛圍對官兵的心理狀態、精神風貌、健康人格都有著正面促進作用,從而潛移默化地強化非智力素質。
- 2010-03-10低碳經濟、低碳社會的兩根支柱
- 2010-03-10體制不改,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無望
- 2010-03-10楊雪冬:政治倫理的邊界在哪里
- 2010-03-10轉變,從體制創新開始
- 2010-03-10寓科學精神于黨建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