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優化產業結構。在技術水平一定條件下,同樣的經濟規模因產業結構不同,碳排放量相差甚大。各地政府應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重點推進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有機農業,繼續開展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還草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建設,逐步提高森林植被覆蓋率,增加森林蓄積量和碳匯能力;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可再生能源、替代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低碳產業發展,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著力控制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和產能過剩行業的盲目擴張,依法關閉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的企業,淘汰落后的生產能力。加快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文化創意、旅游休閑、信息服務、科技研發、商貿流通、技能培訓、中介服務等低能耗產業的迅速發展,不斷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切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實現城市經濟的低碳、高效發展。
3.轉變產業發展方式。我國單位GDP能耗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的一方面重要原因,就是企業(項目)布局雜亂,產業集中度不高,沒有真正形成以分工協作為基礎的有機聯系、有機組合的產業組織鏈條。各地政府要順應當今世界產業發展趨勢,借鑒國內外產業集聚區建設的成功經驗,結合本地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準確定位產業集聚區,明確產業集聚區主導產業及發展方向和重點,引進和培育一批研發能力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掌握核心技術且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優勢企業和企業集團,要在區域范圍內或更大范圍內,集約節約能源資源,發展低碳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真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新型城市經濟發展之路,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環保效益的和諧統一。
4.推廣低碳消費模式。采購低碳產品,鼓勵低碳消費,推行綠色消費模式,各地政府要率先垂范、先行一步,優先采購節能和環保標志產品,推廣高效節能家電及辦公設備,大力采用節能型燈具、高效節電新光源和節電控制裝置,加快節約型、環保型政府建設。在城市交通系統中開辟非機動車專用通道,規劃發展遍布城市自行車租借系統,鼓勵以步行和使用非機動車出行。優先發展城市公共交通,推進城市輕軌和地鐵快速軌道交通建設,大力發展電動和混合動力公共交通工具。在建筑設計上引入低碳理念,大力開發綠色節能環保建筑,還要有計劃地對城市現有居民住宅實施節能、保溫技術改造,盡快形成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切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保護改善生態環境,不斷提高我國經濟運行質量和水平,增強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能力,全面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作者系中共大連市委黨校教授)
- 2010-02-04鼓樓打造15分鐘低碳生活圈
- 2010-02-04廈門擬啟動無居民海島開發 福州鼓樓區構建"低碳生活圈" 閩今年要為民辦25項實事 解決1.5萬戶住房難問題
- 2010-02-04廈門擬啟動無居民海島開發 福州鼓樓區構建"低碳生活圈" 福州一大學生建立動漫網站傳播淫穢物品被刑拘 專題關注
- 2010-02-04廈門擬啟動無居民海島開發 福州鼓樓區構建"低碳生活圈"
- 2010-02-04鼓樓區構建“低碳生活圈” 15分鐘內就近入學就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