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實農業基礎,政策向何處發力?
2009年歷史罕見的干旱,讓我們更加看清了兩個事實:一是國家連續不斷地扶持加強農業,卓有成效。由于抗旱設施和農業技術的支撐,仍然取得了全年糧食豐收,而歷史上同樣的旱情,糧食要減產10%—30%。二是我國農業基礎仍然薄弱,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亟待提高。全國54%的耕地仍“靠天吃飯”,50%—60%的中小型灌區設施老化失修。農田水利設施脆弱,成為制約農業生產發展的重要因素。
新世紀以來的6個一號文件都強調加強農業基礎,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出臺了一系列真金白銀的政策。那么,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基礎,向何處發力?
陳錫文說,在延續近年來中央關于農業農村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基礎上,今年一號文件還提出了新的扶持農業農村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是健全投入機制。盡管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中,國家財政收支相對緊張,但文件仍然明確,按照總量持續增加、比例穩步提高的要求,不斷增加“三農”投入,確?!叭齻€優先”,即財政支出優先支持農業農村發展,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優先投向農業基礎設施和農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讓收益優先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二是堅持對種糧農民的直補政策,明確“三個擴大”,即擴大良種補貼品種,擴大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規模,擴大補貼政策受益范圍,將牧業、林業和抗旱、節水機械設備納入農機補貼范圍,完善適合牧區、林區、墾區特點的農業補貼政策;按照存量不動、增量傾斜的原則,新增農業補貼適當向種糧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傾斜。
三是持之以恒增強農業發展支撐能力。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和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著力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調抓住關鍵領域、薄弱環節,突出“三個重點”,即把農田水利作為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把良種培育作為農業科技創新的重點,把主產區作為糧食生產支持政策的重點。
文件明確提出,突出抓好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加快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按期完成規劃內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級財政小型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專項資金規模,新增一批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
提高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能力,力爭在關鍵領域和核心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抓緊建設鄉鎮或區域性農技推廣等公共服務機構,擴大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示范縣范圍,積極發展多元化、社會化農技推廣服務組織。
抓好高標準農田建設,把800個產糧大縣的基本農田建成高標準農田,建立穩固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 2007-10-26權威解讀十七大報告的十八個新亮點
- 2007-07-25權威解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成立及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