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學習文庫 > 正文
中醫“食療”
www.shockplant.com?2010-01-29 08:44? 孔令謙?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食醫的理論技術是非常豐富多彩而獨特的,“五味相調”、“性味相勝”、“以類補類”、“所宜所忌”等理論不僅閃爍著中華民族智慧的光芒,而且正在被現代醫學逐步認識和接納,古今同理,萬法一如,中西合璧,相得益彰。

食醫的最高處方配料原則是:“法無定法”、“因人而施”、“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就是說,對象不同,宜采用不同方法區別對待;又因患者的生活環境有別,地域風土習慣攸分,氣候寒熱溫涼有異,應采用就地取材、因時取材的方式,靈活處置,而不是盲目地、籠統地機械套用。運用五味相調相勝、五味入五臟等原則,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靈活處方,既不機械,又切實際。還要根據患者的生活習慣,經濟負擔的能力,社會物質的充實與匱乏,陰陽虛實的需要,天時氣候的宜忌,精思熟慮,才能開出得當的食醫處方。這種“天、地、人合一”的理論模型是以辨證論治為基礎的,是食醫最精湛的立論,也是與近代營養學出發點不同之處。

孔伯華中醫世家,在整理繼承前人醫學學術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數十年臨床實際情況,提出了“陰虛、脾濕、肝熱”的現代都市人群體質學說。并廣征博采,從傳統醫學典籍和各家專業著述中發掘要義,將歷史中僅供部分封建貴族小范圍使用的食醫療法整理成為適合現代人群體質特點的食療方法。

今天我將前輩研究所得,以讀者喜聞樂見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出來,集結成書《孔令謙談:會吃才健康》,希望廣大讀者都能對“食醫”原理在現代生活中的應用有一定了解,辨清個人體質,根據不同的體質按圖索驥選取適當的食療組方。特別需要指出的是,應該把食養作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作為一種治療手段來運用。養治要分開,我們不主張非醫務人員運用養生方法替代藥物的治療,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正確看待養生與治病的關系。

《孔令謙談:會吃才健康》孔令謙/編著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10年1月 定價:28。00元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一本本道综合久久久 | 亚洲中文字无幕码中文字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日本 | 午夜福利93波多野结衣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中文字幕丝袜精品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