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通脹預期的含義
2009年10月下旬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近期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是保增長,調結構與管理好通脹預期,這是2009年中央第一次提出“管理好通脹預期”,引發了社會的注意和討論;12月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好通脹預期的關系,納入2010年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中央提出管好通脹預期,不是說預期要來的通脹一定會嚴重,而是知會公眾正確對待預期通脹的來臨,部署管理層做好防控通脹的預案。
按照我國經驗,通脹通常發生在實際經濟增長率超過潛在增長率的時候。我國目前的潛在增長率在8%~9%左右。2009年第一至第三季度實際增長率7.7%,尚在潛在增長率以內,第三季度經濟增長率為8.9%,也沒有超出潛在增長率的上限。因此不能說已經發生通貨膨脹。但隨著此次經濟周期在2009年第一季度觸底,第二季度開始回升,物價指數(CPI)環比上升,同比11月份觸底轉正,CPI上升趨勢十分明顯,所以有通脹預期也是很自然的。
預期要來的通脹,在2010年看來并不強烈。目前物價形勢,有推動物價繼續上升的因素,也有抑制上升的因素。總的看推動因素較強,故物價在漲;但抑制因素也不能忽視,故上升較緩。前景如何,還要觀察。一般預測2010年下半年CPI可能達到3%~4%的輕度通脹,還有調控余地,所以不必驚慌,不可為預期通脹誤導,做出非理性反應。但也不能忽視導致通脹走向明顯化的不確定因素,預為之計,防患于未然。
推動物價繼續上漲有以下幾方面因素:經濟較快復蘇帶動的需求和物價上升;美元持續貶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揚可能帶來輸入型通脹的壓力;貨幣信貸供應超速增長的滯后影響(半年期),且貨幣信貸有持續擴張的預期,即使央行有控制信貸投放的意愿,但許多投資項目需要后續資金,貨幣信貸2010年可能繼續擴張,推動房市股市及物市波動;金融經濟形勢誘發外資“熱錢”流入,會進一步增加流動性,推動市場行情上揚;過去偏低的勞動工資和能源資源公共產品價格的調整將帶來成本推動的物價上漲;自然災害和國際市場導致食品供應存在不確定性,而食品對CPI指數的影響不可小視。
- 2010-01-11商務部:不必擔心豬價上漲引發通脹
- 2010-01-07美歐隱現通脹魅影 后危機時代巧布局
- 2010-01-07新一股冷空氣9號起影響全國 低溫放大通脹預期
- 2010-01-07暴雪低溫放大通脹預期 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 2010-01-05張立群:中國經濟有望溫和增長 通脹無憂
- 2009-12-28不輕言通脹 也不輕言無通脹
- 2009-12-22周小川:貨幣政策第一目標為低通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