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研究世界各國工資分配制度時,均使用各國政府統計部門正式發布的數據。在使用中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時,竟得到一個荒唐的結果:作為世界第一大債權國的中國,人均工資超出人均GDP的31%,工資增長速度是GDP增長率的2倍。而這種極不正常的經濟現象只能在為數不多的幾個債務國偶爾出現,即借外國錢給本國國民發工資。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呢?原因就是工資統計范圍過窄,搞的是定性統計分析。為了出政績,要證明人民的收入提高了,于是,就專門在工資高的單位進行采樣。這就出現了人均工資超出人均GDP好多的笑話,而世界大多數國家在65%~85%間。
統計在怎樣玩文字游戲
國家統計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2009年5月19日發布的《2008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08年末全國就業人員77,480萬人,城鎮就業人員30,210萬人,其中,城鎮單位就業人員12,193萬人,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中,在崗職工11,515萬人。全年全國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29,229元,比上年增長17.2%。年末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2,542萬人,其中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4,041萬人。公報沒有其他工資數據,也沒有進行任何說明。這樣的數據讓人費解:“城鎮就業人員”與“城鎮單位就業人員”有什么不同?“城鎮單位就業人員”與“城鎮單位在崗職工”又有什么區別?“農民工”算到哪里去?什么叫“外出農民工”?這樣的統計報告恐怕沒幾個人能看得懂。統計是科學不是文學,一定要表述明晰,絕對不能用含混不清的字眼玩文字游戲。
作者經過查證,才在《統計年鑒》的說明里找到這樣一句話:“《勞動統計報表制度》的調查范圍為法人單位(不包括鄉鎮企業、私營單位和個體工商戶)。”說白了,就是統計國家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及公有經濟單位職工。這樣的統計讓人不可思議,77,480萬人的就業大軍,只統計11,515萬人的工資,還占不到就業人口的15%,而且不是隨機抽樣,專門統計吃皇糧的高工資單位。這能具有代表性嗎?能代表全國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嗎?難怪百姓每年看到國家統計局發布的這個全國職工“平均工資”,為自己的工資又“被增長”而憤怒。
- 2009-10-27統計局改革工資統計制度將私企納入統計范圍
- 2009-10-27國家統計局改革工資統計制度將私企納入統計范圍
- 2009-07-30統計局工資統計數據遭質疑 網友稱工資被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