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群言薈萃 > 正文
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失敗了嗎?
www.shockplant.com?2010-01-06 08:36? 馬小軍?來源:學習時報    我來說兩句

哥會閉幕后,國際傳媒明顯分裂為兩派:發展中國家強烈批評發達國家,特別是指出美國應為此次會議無果而終負責。而西方一部分媒體則將矛頭指向中國。英國環境與氣候變化大臣埃德·米利班德甚至叫嚷是中國“劫持”了大會。一時間,國際忽悠之聲四起。其實,明眼人只要稍加分析即可知其項莊之意:其一可將責任推給中國;其二可為此后向中國出口商品征收“碳關稅”預留政治與貿易空間;其三又可將“破壞拯救人類家園”的帽子扣到中國頭上,借此占據道德高地,將中國置于被“批判、指責”的箭靶地位。于是,我們不禁要問:究竟是誰 “劫持”了國際氣候談判?如果按照米先生所言,只有拋棄《京都議定書》,雙軌并單軌,即要求廣大發展中國家放棄已成為國際氣候談判基礎的兩個文件和“巴厘路線圖”,氣候談判才能成功的話,那么真正“劫持者”是誰,不也就不言自明了嗎?中國人民的立場十分清晰,那就是:“氣候變化是當今全球面臨的重大挑戰。遏制氣候變暖,拯救地球家園,是全人類共同的使命。每個國家和民族,每個企業和個人,都應當責無旁貸地行動起來。”(溫總理語)

后哥本哈根的前景是什么?

哥本哈根既不是起點也不是終點。2009年12月將成為深刻影響未來世界政治經濟格局的歷史坐標。《哥本哈根協議》畢竟為2010年的接續談判提供了重要基礎,堅持了雙軌制談判和“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有人因此而言,哥本哈根將成為低碳時代下氣候“布雷頓森林”體系的起點。

從國際關系的角度考察,這次峰會上歐美發達國家風頭不再。哥本哈根氣候會議上,國際社會切實感受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構建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制度中的強有力的政治作為和極具建設性的能力。此次大會上,中國努力塑造自身良好的國際形象,擔負與自身國際地位相稱的大國責任,力所能及地向國際社會提供有益的公共產品,積極實踐著從受惠于國際體制的分享者向新國際制度的創建者和貢獻者的轉型。旨在給地球降溫的這場氣候變化國際談判,表面上是各國就溫室氣體排放額度討價還價,但更深層次的問題,則是各國關于能源創新和經濟發展空間的博弈,進而將影響未來國際格局的轉型。正是在這種壓力與動力下,190多個國家不分大小,無論窮富,在哥本哈根的臺前幕后展開激烈打拼。這是一場維護生存權和發展權的博弈,是一場劃定“氣候主權”與國家主權界線的博弈,也是搶占世界政治和經濟新秩序“制高點”的博弈。博弈各方除了想要爭取“道德模范”聲望外,更是看到了應對氣候變化背后的巨大商機。發達國家正積極構建新時代的“綠色意識形態”或稱“氣候意識形態”,以此占據新世紀的道德高地,以此構筑新的氣候政治經濟制度的主導權,以此打造一個新的氣候產業領域并希冀在這新的產業結構中天然地位居制高點,真可謂是一石多鳥,一箭多雕啊。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精品久久人人躁人人噜 | 亚洲欧美在线电影 | 精品国产精品国在线 | 亚洲色中文字幕在线播放囯产免费 |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伊人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