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群言薈萃 > 正文
保障性住房建設與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www.shockplant.com?2010-01-06 08:26? 董正平?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我國的住房保障制度是惠及普通工薪階層,重在解決低收入群體住房困難的制度,主要包括:廣大工薪階層受益的住房公積金制度,針對低收入群體的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制度,以困難群體為對象的政府貼息制度,為特困群體提供救濟的貼租制度。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復雜經濟環境中,被列為基本民生目標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對實現“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具有重要的作用。

保障性住房建設是擴大內需、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國際需求萎縮引致我國出口大幅度下降,經濟運行困難增加,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擴內需”成為“保增長”的關鍵環節。擴大內需包括擴大投資需求與消費需求兩個方面。從長遠看,擴大內需不可能寄希望于擴大投資需求。這是因為,消費是投資和生產的動力,消費需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最終需求,只有立足于改善民生,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增加社會福利,才能改善公眾預期,消除高儲蓄低消費帶來的消費疲軟,有效提升國內消費需求。住房保障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通過增加普通商品住房的有效供給、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型住房消費、加強廉租住房建設、支持棚戶區改造等民生項目的投資,增加政府公共財政支出,會顯著拉動消費品的需求,帶動投資品生產的擴大,增加勞動力就業,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從這一意義上說,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擴大國內消費需求,既是削弱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的應急之舉,更是保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治本之策。

保障性住房建設又是縮小收入差距、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途徑。改善民生、擴大消費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據中國社會科學院2010年《經濟藍皮書》提供的數據,2009年城鎮居民收入房價比(住房價格與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將達到8.3倍,大大超出3-6倍的合理承受范圍,85%的家庭沒有購買住宅的能力。房價過快上漲的原因在于不同群體和社會階層之間收入差距的擴大。少數高收入階層炒買炒賣住房,致使房價嚴重脫離了廣大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不僅擠出了實際需求,也使許多購房人背上了沉重的還貸壓力,改變了人們對未來的預期,被迫減少即期消費和增加謹慎性儲蓄,導致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難以完全發揮。保障性住房建設是一種以消費為主導的結構調整,既可以有效抑制投機性購房,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勢頭,又可以提高居民實際收入,改善收入結構,縮小收入差距,增加有效需求。加快住房制度的調整,必須確立社會公平和公正的價值取向,向勞動者和弱勢群體傾斜。一方面,從工資收入入手,增加勞動所得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例,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增強中低收入群體購房、租房的支付能力;另一方面,對高收入階層購買的多套房產開征物業稅或房產稅,控制投資性和投機性購房所得,政府可以將征收的稅款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設,進一步調節收入結構。

(作者單位:首都師范大學經濟管理系)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美女福利视频 | 在线观看午夜福利片日本 | 综合久久久久狠狠狠97色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精品悠悠久久琪琪 | 亚洲欧洲日本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