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關于社會主義的對外開放
馬克思強調,俄國在跨越資本主義制度“卡夫丁峽谷”時,必須“吸取資本主義制度所取得的一切積極成果”。要吸取資本主義的一切先進成果,就必須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對外開放的觀點,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的一個基本觀點。它啟示我們: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實現了社會制度的跨越之后,還必須與資本主義相競爭,通過對外開放,吸取一切文明成果而贏得與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
(三)關于社會主義的價值目標
馬克思反復強調,他之所以主張俄國要跨越資本主義制度卡夫丁峽谷,是為了使俄國人民“不經受資本主義制度的苦難”,“不經受資本主義生產的可怕的波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繼承和發展了社會主義的人道主義原則和人文關懷。以人為本的觀點,是貫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一個核心觀點。它啟示我們: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始終以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四、對傳統社會主義觀的突破與創新
馬克思“晚年設想”在總的發展趨勢上已經為后來的實踐所證實。但是,它留下了“跨越之后”的難題。從實踐上看,那些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普遍地陷于“跨越之后”的尷尬困境。這種困境表現為社會形態和經濟基礎呈分離狀態:政治制度是先進的,可生產力卻是相對落后的。既然現實的社會生產力是落后的,那又如何去建構和維護先進的社會形態?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長期以來,這一困境困擾著許多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共產黨人從突破與創新的層面解答了社會主義運動重大歷史性課題。以下是其中三個帶有全局意義的突破與創新:
(一)關于社會主義的本質
總結蘇聯解體、東歐劇變的教訓,可以看出,社會主義國家在建設問題上最主要、帶全局性的失誤,不在這個或那個具體的問題上,而是在對社會主義本質的認識上。幾乎所有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這個問題上都出現過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既從總體上又從各個具體方面回答了我國初級階段社會主義的本質規定和基本特征。它啟示我們: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必須探索社會主義本質在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的具體表現及其實現形式,使社會主義的優越性更加充分地展現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