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黨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江澤民指出:“黨的思想政治工作本質上是群眾工作,是宣傳群眾、教育群眾、引導群眾、提高群眾的工作,因此,必須堅持走群眾路線。各級領導干部一定要牢固樹立群眾觀點,帶著對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做思想政治工作,老老實實向人民群眾學習,誠心誠意為人民群眾服務。”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育人的工作,作為解決人們各種思想問題的工作,作為化解各種新時期社會矛盾的工作的重要方面,任何時候都不是可有可無的。
越是發展經濟,越是改革開放,越要重視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關懷。隨著GDP的增長,人們對自己的收入進行橫向比較,感到付出的勞動、創造的成果與得到的報酬不成比例,反差較大,導致心理不平衡,看不慣,想不通,以至困惑、彷徨、苦悶,甚至抵觸,不公平感加劇。正如馬克思對人們的不公平感所作的比喻:“一座小房子不管怎樣小,在周圍的房屋都是這樣小的時候,它是能滿足社會對住房的一切要求的。但是,一旦在這座小房子的近旁聳立起一座宮殿,這座小房子就縮成可憐的茅舍模樣了。這時,狹小的房子證明它的居住者毫不講究或者要求很低;并且,不管小房子的規模怎樣隨著文明的進步而擴大起來,但是,只要近旁的宮殿以同樣的或更大的程度擴大起來,那么較小房子的居住者就會在那四壁之內越發覺得不舒適,越發不滿意,越發感到受壓抑。”這樣,人們很容易對灌輸式的思想政治工作產生逆反心理。
要知道,老百姓不是理論家,不會依靠歷史和邏輯的推演來論證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論證中國共產黨意識形態的科學,他們往往通過實實在在的黨員干部的行動來分析這一切,而我們的普通黨員、一般干部也往往通過高級干部的言行來作為自己行動的參照。很明顯,如果我們只在理論上宣傳黨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是廉潔奉公的黨,而在實際中,群眾看到的卻是腐敗問題難以遏制、不斷蔓延,那么勢必導致一些人對黨、對堅持社會主義逐漸失去信心。正確思想的形成,必須依靠人們內心的共鳴,只有在人的尊嚴、人格與個性受到充分尊重時才能得到認同。當政治影響全面地思想政治工作進行強制性滲透時,思想政治教育就會發生扭曲,處于對切實利益的關注和憂慮,人們會十分敏感地對待政治問題,并十分敏感地看待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之“弦”長期繃得過緊會產生心理疲勞,由于心理調適機制的自我保護作用,從而會對整個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心理和漠視心理。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潤物細無聲”的工程,其效應往往是隱性的、潛在的、長期的,不可能立竿見影。“只有堅持把體現黨的主張同反映人民的心聲統一起來,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幫助人,宣傳思想政治工作才能在服務群眾中更好地引導群眾、贏得群眾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使廣大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推進我們的事業。”全球化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圍繞發展經濟,增強綜合國力,迎接世界經濟挑戰,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工作,切實通過解決好人民群眾中存在的深層次的思想問題,激發廣大群眾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精神,為我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黨的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撐。
- 2009-12-18關于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 推進律師黨建工作的思考
- 2009-12-17以社區黨建引領和諧社區建設的幾點啟示
- 2009-12-16國內首個新聞出版行業區域性黨建組織正式成立
- 2009-12-16解放思想是一個常論常需、常論常新的黨建命題
- 2009-12-16學習型政黨與黨建的改革創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