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去年以來的金融危機,許多中小民企受到直接沖擊,而且是首當其沖。根據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2009年3月)的材料,民營企業從2008年以來存在著如下困難和挑戰:第一,2008年上半年受生產資料價格上漲、匯率上升、出口退稅下降等多重因素影響,民營企業生產經營成本顯著上升。第二,受勞動合同法影響,2008年全國勞動爭議案件較2007年增長一倍以上,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相對下降。第三,受內需不旺影響,民營企業投資和發展放緩。第四,受外需不足影響,大量外向型民營企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第五,受某些金融制度政策影響,民營企業資金鏈受到嚴峻考驗。第六,受行業壟斷強化趨勢的影響,部分地區和行業出現民營經濟擠出效應。第七,受某些偏頗輿論影響,一些民營企業面臨新的社會壓力。
五是部分民營企業本身還有一些不規范的行為,比如環境保護不力,礦區安全保護不力等,造成一些民怨和對行政壟斷的期盼。但是其背后問題是政府在執法方面沒有盡責,而且有些行業進入規則還需要改善。比如山西煤礦業近年來安全事故多,究其原因,實際上煤礦數量多,采礦量大,相應的礦難事故必然頻發。此外,小煤礦容易出事故,因為小型民企不一定有充足的資金,進行礦區的安全設施建設。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對民營企業的準入要設置一個更高的資本金門檻,同時取消審批制,而改行核準制。在這種情況下,民營企業必然會通過市場化途徑自行組合,它們只要具備了最低規定的核準條件,就可以進入采礦業。這樣就排除了最近當地政府通過行政命令重組合并山西煤礦的做法,既能滿足市場化重組合并的需要,又便于重組合并后企業更好地遵守維護礦區安全的規則。只要民營企業的資本金更大,礦區安全投入就多,礦區安全問題是能夠控制的。
局部“國進民退”現象的效應
一些學者可能更關注“國進民退”現象可能帶來的示范效應。即便未出現全面的“國進民退”現象,選擇性的“國進民退”現象較為頻繁的發生也會給整個經濟帶來一種示范效應,會向整個經濟發出某種信號,使得越來越多的官員、國企和百姓視“國進民退”為當然,導致越來越多的“國進民退”現象無障礙地發生,這樣一來,要求政府發揮輔助性支持作用的原則就會日漸被拋棄,“國進民退”會成為一種大趨勢,這就背離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難以健全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難以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我國的改革開放大業就可能會發生根本性的逆轉。
國企在一些能源、化工等領域也許可以占據行政壟斷地位,但一般不可能出現國企進軍房地產市場成就其新“地產王”的局面。每一個官員和百姓應該明白,國企的最終資金來源是政府資金,政府資金來源是納稅人的錢,國企拿了納稅人的錢,再通過運作籌集更大的資金,然后去買房地產,抬高房地產價格,百姓得花更多的錢去購買房地產,包括繳納更多的稅收。這種資金循環是無效率的,不可取的。
- 2009-12-01深航掌舵人李澤源被調查 公司或再演國進民退
- 2009-11-27王石回擊潘石屹:房地產行業不存在國進民退
- 2009-11-26“國進民退”越來越像頂大帽子
- 2009-11-25“國進民退”只是一個傳說?
- 2009-11-23統計局長稱我國總體上不存在國進民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