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張學良機要秘書的回憶為何前后不一致
在西安事變的研究中,張學良的機要秘書、中共中央駐東北軍聯絡員劉鼎是個重要人物,他不僅經歷了事變的全過程,而且還幾乎參與了事變中全部的重要活動。迄今為止,只有他的回憶最為詳細,但也最自相矛盾,從而使得西安事變更為撲朔迷離。
1,關于劉鼎的兩個回憶
劉鼎的第一次回憶是張魁堂根據劉鼎上世紀70年代末的西安事變追記所整理、在《黨的文獻》上發表的《劉鼎在張學良那里工作的時候》。文中說,張學良告訴劉鼎事變決定時已過12點。但他并沒有回去發報,而是在張學良處發報。凌晨2點多與保安中共中央電臺接通。搜山尋獲蔣介石后,張學良又讓劉鼎給中共中央發出文寅電。
概括劉鼎的第一次回憶起碼有三個要點:劉鼎事變開始時在張楊的新城指揮部;他來不及回張公館用自己電臺,只能在指揮部借電臺發報;從“凌晨2點多”起,事變指揮部就保持了與保安的聯系。
但劉鼎的第二次回憶又推翻了第一次回憶。他在光明日報社1991年出版的《張學良在一九三六年——西安事變內幕紀實》一書中說:“西安事變爆發的當夜,即12月12日零點,張學良告訴了我要采取的緊急行動的消息,我一分鐘也不敢耽誤,趕緊向中共中央發報,但此時卻停了電,全城也實行了戒嚴,無奈我即從金家巷步行到南院門電料行敲開門買回了電池,待電池買回時,得悉蔣介石已被捉到了,我即刻把這個消息發報出去。”
概括劉鼎的第二次回憶,也有兩個要點:事變開始時劉鼎不在新城指揮部,而是在金家巷的張公館;與保安的聯系起始于事變結束后。
2,論者的質疑
由于兩個回憶的內容南轅北轍,有論者在《西安事變新探》一書中提出了種種的質疑后斷言:“可以想見,根據這樣一些完全不確定的,并且是自相矛盾的回憶來推斷劉鼎向中共中央發報的時間,無論如何是不足為信的。”質疑雖然有理,但未能抓住要害,更不宜全盤否定,因為西安事變具有隱蔽戰線的所有特征,所以劉鼎不可能實話實說。
劉鼎第二次回憶中的“斷電”說是站不住腳的。張、楊雖然事先在全市斷電,以切斷西安與外界的通訊聯系,但事變時劉鼎所在的新城指揮部或張公館都有自備發電機,所以根本就不受斷電的影響。此外,劉鼎作為西安與保安的重要聯系人,豈能在最關鍵的時刻長時間地脫離崗位。因此,劉鼎第一次回憶的真實性要高于第二次。
- 2009-12-1073年前"西安事變號外"現身上海
- 2009-12-07西安事變后群龍無首的東北軍命運
- 2009-11-27西安事變不是單純逼蔣抗日 中共當時非常幼稚
- 2009-11-20西安事變中被淡忘的關鍵人物黎天才
- 2009-11-05紅顏醋勁糾纏張學良 唐德剛無法揭秘西安事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