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他山之石 > 正文
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有益探索
——河南省鶴壁市發展循環農業的調查
www.shockplant.com?2009-12-02 16:15?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發展循環農業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循環農業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以農業資源的高效循環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通過培育和完善農業產業循環鏈、實施生態農業等,實現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如何發展循環農業?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對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市——河南省鶴壁市進行了調研。

科學構建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近年來,鶴壁市立足當地種植業、畜牧業、林木產業和自然資源實際,探索出適合當地實際的循環農業模式。主要有:種植業循環模式,包括小麥、玉米等糧食種植產業鏈模式;種植業廢棄物再利用模式——對種植業生產過程產生的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進行飼料化、肥料化、能源化等深度綜合開發利用;畜牧業循環模式,主要是形成“糧食—飼料加工—畜禽養殖—糞便—沼氣、復合有機肥—農作物種植”生態循環鏈和“牧草、農作物秸稈—飼草加工—牛羊草食動物—糞便—有機肥—牧草、農作物”閉合循環鏈等;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主要是形成“秸稈—飼料—糞便—沼氣—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循環產業鏈;林木產業循環模式,打造“造林—采伐—制漿—造紙—銷售”和“造林—采伐—木材深加工—廢棄物利用”產業鏈;減量化循環模式,采用農業新技術和科學生產方法,減少使用化肥、農藥等。

實踐表明,鶴壁市循環農業發展的成功,關鍵在于針對農業可持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選擇了符合實際、能夠發揮農業資源優勢的發展模式。

合理選擇循環農業發展路徑

鶴壁市在實踐中形成了兩條循環農業發展路徑:一是以自然村為單位的點循環;二是以村級循環農業示范園區為重點的線循環。這給了我們一些有益啟示。

以自然村為單位,構建農村廢棄物利用新型載體。農村生態環境惡化主要是由農村人畜禽糞便、農村生活垃圾污水、農作物秸稈等引起的。過去解決這一問題的主要途徑是一家一戶建立沼氣池。但隨著農村勞動力向城鎮轉移,有的農戶無力從事家庭養殖和建沼氣池,而且每戶修建一座沼氣池也造成資源浪費和管理不便。由此,可考慮以自然村為單位,實行全村統一規劃,建造村級沼氣池,形成“政府補貼、農戶集資、廢棄物統一排放處理、農戶共享”的模式。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 | 在线观看黄V免费网站免费 亚洲视频在线香蕉 | 在线精品免费看国产 | 亚洲视频手机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第一区在线 | 亚洲国产日韩人妖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