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背景】
長期以來,黨代會代表形同虛設,甚至不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有人形容其為“五年開次會、會期三五天、舉舉手劃劃圈,會議開完就靠邊”。2008年7月,中央頒布了《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代表大會代表任期制暫行條例》,為黨代表發揮作用提供了制度框架,但如何找到行之有效的路徑,還需認真探索。宜昌市委在認真總結黨代表常任制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基層開展調研,制發了《關于做好黨組織和黨代表聯系服務群眾試點工作的意見》(宜組建[2008]1號),全市6萬多名黨代表走訪慰問黨員群眾,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受到普遍歡迎。2009年,全市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將“萬民黨代表進萬戶聽民聲”確定為四大特色載體之一,全市12897名黨代表走訪企業8094個、群眾183757人,征集意見和建議64016條,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反響,此項活動受到省委充分肯定,《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10多家中央、省新聞媒體作了集中報道,稱其是“架起黨和人民群眾之間的連心橋”。
【案例內容】
一、廣泛接觸群眾,真情問候于民。全市各級領導干部和黨代表堅持從細節做起,把尊重群眾與幫助群眾解決實際問題結合起來,采取入戶走訪、定期接訪、開會座談、打電話、發短信等方式,做到任期內聯系群眾100戶,其中入戶走訪30戶、相對固定聯系黨員3-5人,結對幫扶困難群眾不少于1戶,并把所聯系的群眾當家人經常牽掛、當親戚經常走動、當朋友經常聯系。4月13日,省黨代表、市委書記郭有明同志在走訪了枝江市林果專業戶王友江后,將自己的手機號碼留給王友江,并表示“以后遇到什么困難可以直接找我。”這些過去只能在電視和報紙上看到的“官員”,現在成了群眾的鄰居和熟人。
二、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問計于民。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給企業帶來的沖擊,全市黨代表和黨員干部對全市1000多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了一次集中走訪,共商應對危機之計,共謀彎道超越之策。總投資110億元的三峽全通涂渡板項目,是宜昌市有史以來引進的最大工業項目,為了使項目早日開工,市委領導多次到現場調研,就征地拆遷這一“天下第一難題”,直接問計于被征地群眾,創造了50天完成征地1320畝、搬遷251戶、拆房6.5萬平米、遷墳248座的“宜昌速度”,湖北省省長李鴻忠同志察看現場時感慨地說:“項目建設最難的是征地拆遷,在宜昌只用了短短50多天,比深圳速度還快!”
三、落實“兩訪”制度,及時問需于民。在活動中,全市黨代表和黨員干部堅持從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主動問需于民,及時推出了三大民生工程:一是推廣生物漫濾水處理技術,解決10萬戶山區農戶安全飲水問題。二是實施沮漳河疫區血防“以機代牛”項目,科學實施血吸蟲疫情防治工作。三是深化勞動保障部門開展的“四送”活動,大力推進農民工回歸創業。各縣市區針對群眾的需求,也結合各地實際推出了一批民生工程。伍家崗區黨代表、紀委書記趙建生積極協調中燃公司,克服房屋老化、搭建改造等安裝困難,幫助解決了困擾石馬小區168戶居民十年之久的天然氣報裝難題,航運社區黨員群眾贈送了“燈亮亮民心、氣通通民意、路平平民怨”的錦旗。
- 2009-10-28賀國強強調: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
- 2009-09-28漳州市確保人民群眾歡樂祥和過“兩節”
- 2009-09-16蔡武:文化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