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改革開放后,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在新形勢下的發展與總結
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了改革開放的政策。從此,新中國又一輪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開始了。與黨的基本方針、路線相一致的婦女運動也有了新的內容。
康克清女士1978年9月9日在第四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上做了題為《新時期中國婦女運動的崇高任務》的工作報告,提出了“四個現代化需要婦女,婦女需要四個現代化”的號召。認為實現四個現代化,是建成社會主義強國、通向共產主義的必由之路,也是婦女徹底解放的金光大道。1980年,七十六個國家簽署了《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我國也是締約國。由于文化大革命對生產的破壞,在改革開放之初,婦女就業成為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各條戰線、各個部門的婦女工作者大大減少。為此,全國婦聯多次提請中央加大力度培養重用婦女人才、婦女干部。認為婦女就業既是一個經濟問題,也是一個社會問題。“從經濟上看,婦女是一個偉大的人力資源,只要安排得當,使之和生產工具、生產資料結合起來,就能產生強大的生產力。我們搞四個現代化建設,離不開婦女勞動力,必須充分加以利用。男女勞動力各有各的優勢……如果婦女得不到就業,經濟上就不可能獨立,政治上也就不可能解放。”1982年5月17日,習仲勛在全國婦聯第四屆執行委員會第四次擴大會議上指出,廣大婦女在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中發揮了“半邊天”的作用,她們的聰明才智正在得到很好的發揮。今后還要積極培養、選拔婦女干部,特別是要把年富力強、有社會主義覺悟、有專業知識的婦女干部提拔到各級領導崗位上來。婦女中大有人才,有不少巾幗英雄。十一屆三中全會和五屆人大二次會議決定把全黨、全國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要在新的長征中打好國民經濟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第一個戰役。中國婦女是一支偉大的革命和建設力量,要充分發揮這個力量,為四化作出更大的貢獻。而婦女要在現代化建設中承擔起這樣的使命,就必須把自己鍛煉成又紅又專的人才。婦女同胞“要樹雄心,立壯志,刻苦地學習文化科學知識,發憤圖強鉆四化;努力使自己成為精通本行業務的專家、大搞技術革新的能手。”
同時,由于經濟政策的逐漸放開,一些不良社會想象也跟著出現,這樣的背景下,在婦女同志中開展“五講四美”(即:講文明、講禮貌、講衛生、講秩序、講道德;心靈美、語言美、行為美、環境美)活動,堅持兩個文明一起抓,把培養廣大婦女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型婦女。實行生產責任制以后,我國農村婦女的地位有了進一步的提高,勞動積極性也增強了,同時還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務勞動和生產勞動的矛盾,農婦不必束縛在大田里,而可以自由地安排自己的勞動。同時,對新出現的家庭婚姻問題,羅瓊在1982年1月18日的家庭問題座談會上指出,“對那種喜新厭舊,隨意遺棄對方,遺棄子女,或充當第三者破壞別人家庭的不道德的行為,輿論應該嚴加譴責。”同時,對那些婚姻道德、情操高尚的人,予以表揚,以匡扶正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