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欲為“阿拉伯之春”更名 或難掩美式偏見
www.shockplant.com?2013-05-09 10:23? 鐘聲?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大國擁有非同尋常的實力。運用得好,自然可以更多地造福世界;一旦迷失方向,帶來的麻煩甚至災難也將是巨大的 戰爭規模擴大、傷亡數字攀升,敘利亞戰爭走到“臨界點”的說法在蔓延。當注意力被戰爭形勢的不斷變化拖著走,一些人似乎已經忘記,這場慘劇在其開局之時,被認為是鼓舞人心的“阿拉伯之春”的延續。大馬士革的炮火硝煙,也讓突尼斯、利比亞、埃及等國艱難時局淡出一些人的視線。那里,曾經是“阿拉伯之春”的主場。 當盲動情緒讓位于理性觀察思考,“阿拉伯之春”演進脈絡將變得更清晰,對形勢走向的把握也會更為精準。美國思想界一些人開始考慮為一度備受追捧的“阿拉伯之春”更名,讓人們看到了現實感回歸的一絲跡象。《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里德曼撰文指出,“阿拉伯之春”這個說法應該退休了。戰略分析人士安東尼·科德斯曼主張,以“阿拉伯十年”或者“阿拉伯的1/4世紀”來替代“阿拉伯之春”。 為“阿拉伯之春”更名,包含兩方面思考:一方面,急風暴雨般的“革命”不是孕育希望的“春天”,社會動蕩、經濟凋敝的困局未有窮期;另一方面,重建秩序遠非易事,失去發展方向意味著更大規模的混亂。 不少人還記得,曾幾何時,將西亞北非巨變視為“又一次柏林墻倒塌”、“第五波民主化浪潮”的聲音是何等強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信誓旦旦宣稱,“美國的目光必須越過動蕩中發生的暴力和極端主義行為,支持該地區年輕的民主國家,進而塑造長期安全”。 一家阿拉伯網站刊文指出,給西亞北非動蕩冠以“阿拉伯之春”這個名號,是美國試圖控制“運動”的表現,其目的就是將“運動”引向美式民主方向。根植于意識形態偏見的沖動讓美國等西方國家難以規范其言行。運用社交媒體明里暗里推波助瀾,濫用聯合國決議武力推翻主權國家政權,在一國內戰中選邊站隊、恣意而為……無不是“救世主”心態下的魯莽與放縱。 美國等西方國家享有進退自如的回旋空間,從“阿拉伯之春”到“阿拉伯十年”或者“阿拉伯的1/4世紀”,“華麗轉身”來得很輕巧。但是,西亞北非陷入困境的國家找不到力挽狂瀾的力量,戰亂中逝去的生命更是無謂的冤魂。 大國擁有非同尋常的實力。運用得好,自然可以更多地造福世界;一旦迷失方向,帶來的麻煩甚至災難也將是巨大的。從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到西亞北非動蕩和敘利亞亂局,慘重的代價不斷提醒世人:大國當自重,無視國際關系準則的強勢之舉著實要不得。 西亞北非動蕩依舊,敘利亞內戰正酣,對地區穩定的沖擊加劇。當下,外部大國真正要做的,是放下傲慢與偏見,真心實意地支持地區國家自主選擇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為通過政治途徑解決危機提供幫助。唯如此,才有可能減少類似“更名”的尷尬,減少種種不應有的代價。(鐘聲)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09]敘利亞通信網絡在中斷約20小時后恢復
- [ 05-08]伊朗外長稱敘利亞政府若被推翻 將引發地區混亂
- [ 05-08]戈蘭高地依然平靜 專家稱敘以不會爆發大規模沖突
- [ 05-08]聯合國稱官僚主義阻礙外界對敘利亞援助行動
- [ 05-08]美國務卿說美俄在敘利亞問題上有重要共同利益
- [ 05-07]伊朗指責西方國家向敘利亞反對派提供化學武器
- [ 05-07]土耳其總理稱以色列對敘利亞空襲“無法接受”
- [ 05-07]美媒稱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打亂奧巴馬外交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