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國際> 環球要聞 > 正文

波士頓爆炸案記者手記:拿什么來面對“恐怖”?

www.shockplant.com?2013-04-17 15:56? 孫浩?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這并非熱播美劇《國土安全》中恐怖襲擊的拍攝現場,而是活生生現實。當美國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15日下午接連發生爆炸后,無論濃煙中四散奔逃的親歷者,還是電視機前一遍遍重復觀看現場視頻的觀眾,不少美國人心頭那根與“恐怖”二字相連的弦又被觸動了。

事發以來,美國各大報刊、電視、網絡媒體紛紛滾動報道,“恐怖襲擊”一詞頻現其中。媒體先于警方對事件定性,折射出后“9·11”時代美國社會某種“驚弓之鳥”的心理。

“恐怖”二字對美國人有何復雜意味?從奧巴馬政府的反應就可窺見一二。奧巴馬總統在事發后的兩次全國電視講話中,一方面礙于調查工作尚未結束而不能立即將波士頓爆炸定義為“恐怖襲擊”,另一方面又唯恐被責以行動不力而必須突出“恐怖”字眼,只好謹慎又拗口地強調“正按‘恐怖主義行徑’處理”爆炸案。

自近12年前“恐怖航班”重創原本自信滿滿的美國社會以來,美國人似乎一直陷在“又累又恐”的兩難境地。

一方面,以反恐之名發起的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似乎形成某種“越反越恐”的怪圈,并給美國社會制造了從退伍軍人安置到對穆斯林的“隱形歧視”等一連串難以治愈的“偏頭痛”。在去年一起造成7人死亡的槍擊案中,人們懷疑遇害的錫克教徒就是因被極端分子誤認為穆斯林而不幸“躺槍”,這一事件很可能只是美國社會這一深層矛盾的縮影。

另一方面,對恐怖主義的集體記憶依然深植美國社會,人們抱怨雖多,卻不敢掉以輕心。今年3月初,美國運輸安全管理局宣布從4月下旬起將允許飛機乘客隨身攜帶部分類型的小刀。這是“9·11”以來美方首次放寬安檢要求,結果輿論嘩然,斥之為置公眾安全于不顧。

  • 責任編輯:林晨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一区二区二区久久 | 日本在线精品视频免费 | 日本手机精品视频在线 | 丝袜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 欧美漫画一区二区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