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與伊拉克聯盟愿景落空 伊宗教矛盾遺患未了
www.shockplant.com?2013-03-20 10:54? ?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失:死人傷財信譽受損 在馬曉霖看來,美國的確為發動伊拉克戰爭和戰后控制伊拉克局勢而付出了沉重的政治、軍事和經濟代價,包括嚴重的生命和經濟損失,國家形象和國際信譽也因輸掉道義制高點而嚴重受損。 馬曉霖說:“匆忙發動戰爭卻未周密規劃戰后治理、摧毀薩達姆政權卻釋放了伊朗的能量、加劇伊拉克地區民族、宗派力量格局的矛盾、世俗政權的垮臺給宗教力量的成長提供空間,這些都是美國不得不面對的教訓和挑戰。” 陶文釗表示,美國在伊戰中最直接的代價可以從傷亡人數和經濟損失數據中體現。他說:“除此之外,在經濟上,伊拉克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場借債打的戰爭,推高了美國的債務,對后來的金融危機存在間接影響。另一個重大戰略失誤是,美國把本來中東地區制衡伊朗的兩個最主要的對手,塔利班控制的阿富汗(塔利班是遜尼派一個極端組織)和薩達姆控制的伊拉克都打掉了,給予了伊朗發展空間和挑戰美國在中東霸權的機會。” “美國推翻伊拉克薩達姆政府的最大后果之一,就是打破了一股與什葉派大國伊朗平衡的力量。美國現在擔心伊拉克、伊朗和敘利亞的什葉派走向,這也是現在美國為什么對巴沙爾政權窮追猛打的原因。”陶文釗說。 美國的改變 攘外必先安內 放棄先發制人 今年1月24日,美國參議院舉行新任國務卿提名聽證會,候任國務卿約翰·克里闡述了其未來四年外交政策藍圖,并提出“攘外必先安內”的思路。克里說:“只有把美國國內的事情做好,才能在世界上強大。” 今年2月27日,美國新任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在入主五角大樓的第一天就說,美國不能“對世界發號施令”,需要與盟友合作并與其他國家發展關系。 在陶文釗看來,經歷了伊拉克戰爭和后來的金融危機,美國一個最大的改變是意識到必須得先管好自己國家的事情。“美國意識到不能隨意左右別人國家的事情,不能對別國發號施令。” 在美國對中東外交的實踐中,陶文釗表示,最大的改變是美國在經歷伊拉克戰爭和阿富汗戰爭后,在短期將來再打地面戰的可能性沒有了。“從目前美國對伊朗和敘利亞的態度可以看出這樣的變化,美國充其量是出動空軍或遠程襲擊。相較從前布什先發制人的咄咄逼人,奧巴馬在處理中東問題上的姿態放得比較平和低緩。”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3-20]伊拉克戰爭十周年
- [ 03-20]伊戰十周年沒人是贏家
- [ 03-15]研究:伊拉克戰爭已致死約12萬人耗資8100萬美元
- [ 03-04]英前首相稱伊拉克戰爭“站不住腳” 是錯誤行動
- [ 12-29]伊拉克戰爭以來有373名記者在伊遇難
- [ 11-28]伊拉克一家七口遭槍殺身亡
- [ 09-21]美國一女兵不愿被派駐伊拉克 逃到加拿大后被捕
- [ 03-21]伊戰9周年——“以表情的名義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