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名黑人青年被警察槍殺引發的倫敦騷亂,其事態發展之嚴重及迅速,已遠超人們想象。
截止到9日凌晨,騷亂已經由倫敦蔓延到伯明翰、利物浦、布里斯托等英格蘭其他大城市。以年輕人為主的肇事者以縱火、搶劫、襲警等暴力行為,使原本處于閑適假期之中的倫敦變成一個“戰場”。事發之初不以為意的英國首相卡梅倫,以及內政大臣、倫敦市長不得不提前結束假期,紛紛趕回倫敦救急。
6日晚約300名民眾聚集在倫敦北部的托特納姆警局前示威是此次騷亂的導火索,因29歲的黑人青年馬克?達根本月4日遭警察槍殺。民眾不滿警方所稱“達根先開槍”的說法,而且事后初步調查顯示,警察所中一槍的子彈來自警方的槍支。民眾認為警方刻意隱瞞真相,抗議隨后演變成嚴重騷亂。
但起步于托特納姆地區的騷亂能迅速蔓延至倫敦其他地區乃至其他城市,其深層次原因就遠非一起槍擊事件那么簡單。
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英國經濟遭到重創,新聯合政府去年上臺以后,大幅削減公共開支,以減少巨額財赤。新政策導致民眾福利減少,而經濟持續低迷也使青年人工作機會匱乏,民間不滿情緒不斷淤積。
去年12月,為抗議大學學費上漲,倫敦就已爆發大規模抗議,釀成打砸搶事件,以大學生、中學生為主的抗議者與警方爆發嚴重沖突;今年6月底,數十萬名公務員、教師走上街頭,抗議政府養老金改革計劃,也演變成暴力事件,多人在事件中被捕;而倫敦地鐵、民航等部門員工也在工會領導下,為抗議裁員舉行連番罷工。
因此,偶然的一次槍擊事件只是引發騷亂的外因,而經濟問題才是導致事件被無限放大的深刻內因。在西方主要經濟大國中,英國是最晚步出金融危機的,而經濟復蘇目前仍處不穩定狀態,今年二季度GDP增長率僅為0.2%,較一季度下降了0.3個百分點。而當前因標普調降美國信用等級、歐元區債務危機引發的世界經濟動蕩,對英國經濟又會造成何種影響尚難預料。因此,經濟低迷之根不除,社會穩定之象難現。
此次大規模騷亂,也使人們對不到一年之后的倫敦奧運會安保心存憂慮。經濟緊縮政策下,大幅裁員已使倫敦警力削減,而在傳統的極端恐怖勢力、極右翼組織之外,來自普通民眾的不滿又使安保面臨新的壓力。盡管包括倫敦市長約翰遜在內的官方人士在騷亂爆發后,仍對奧運安保大表信心,但現實的諸多不利因素實在難以令人放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