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專家提出質疑
據《印度快報》報道,11月27日,一枚“大地-II”型彈道導彈首先從印度東部奧里薩邦瀕臨孟加拉灣的錢迪普爾海上綜合武器試驗場發射,兩分鐘后,另一枚扮演攔截角色的同型號導彈從相距80公里外的惠勒島試驗中心發射,印度防務專家通過太空監視系統發現兩枚導彈在4萬-5萬米高度發生碰撞,導彈攔截試驗取得成功。但印度官員拒絕明確說出這兩枚導彈是否真的在空中發生攔截動作,只是說眼下正在對數據進行分析,最后試驗成果將在幾天后公布。
但印度用彈道導彈實施反導試驗的新聞帶給軍事專業人士的第一印象卻幾乎都是懷疑。28日,巴基斯坦國防部網站上專門針對這次試驗開辟出一個討論區,一位署名“賽義德-汗”的網友非常專業地指出了這次試驗有兩個大破綻:首先,防御方對彈道導彈的各個飛行階段擁有足夠的預警時間,是反導首要條件。像“大地-II”這樣的近程彈道導彈飛完全程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印度目前從以色列訂購的A-50I預警機尚未到位,再加上太空衛星監視系統精度不夠,現用的地面跟蹤雷達根本不可能在短短幾十秒內完成探測及目標指示工作,從印度媒體披露的攔截過程看,印度現有預警設備支持不了如此尖端的攔截試驗,剩下唯一合理的解釋便是兩個導彈發射地點互相通氣,調整導彈的飛行參數,在攔截過程中“共同作弊”。其次,攔截導彈必須具有高速、大機動過載能力,美俄以等國相對成功的攔截導彈大多外形修長,速度大多6倍音速以上,而大地系列是眾所周知的“導彈胖墩”,圓滾滾的彈體在空中飛行時的雷達投影面類似客機,以至于印度軍官暗地里稱它是“波音737”,如果它也能反導,那么美國研制“愛國者-3”反導系統的科學家們都要“撞墻謝罪”了。
無獨有偶,美國科學家聯盟特聘的前美國導彈防御局專家里奇·萊赫納也作出類似表態,指出用彈道導彈進行攔截試驗難度太大,美國和蘇聯在冷戰時期都沒有考慮過這種方案,而今印度卻標新立異地走上這條“導彈防御之路”,著實令人吃驚。美國全球安全研究所負責人約翰·派克則對這次試驗提出新的可能,他判斷印度可能是用老式蘇制S-75“涅瓦”高空高速防空導彈實施的攔截,因為印度專家曾在1988年協助伊拉克人嘗試過相似的反導試驗。
印度搞反導:說的比做的多
2004年8月1日,印度成立專門委員會,具體負責建設本國國家導彈防御系統。據美國《防務新聞》透露,印度計劃在2009-2010年前后構筑起雙層陸基導彈防御系統,即第一層為“點防御系統”,攔截飛行高度在3萬米以下的戰術彈道導彈,印度考慮引進美制“愛國者-3”型,俄制“S-300V”以及國產“阿卡什”防空系統都屬于這一類;第二層為“區域防御系統”,攔截3萬米高度以上或大氣層以外的彈道導彈,目前印度正打算購買以色列的“箭-2”攔截導彈系統。
然而時至今日,印度導彈防御系統建設卻仍處于“說的比做的多”的狀態。據美國《航天新聞周刊》披露,印度經常高調宣傳的由空間衛星、空中預警機和地面雷達站組成的“三位一體”導彈預警網絡如今還是支離破碎,2004年印度同以色列簽約購買的3架“A-50I”費爾康預警機連影子都見不到。印度還曾提出購買或租借以色列的“奧菲克-5”間諜衛星,用它偵察巴基斯坦核設施與導彈基地,以色列明確回答“不”。印度目前最先進的導彈預警設備只有去年從以色列IAI公司買來的兩部“綠松石”遠程警戒雷達系統,它集預警、火控于一身,探測范圍達500公里,不但可以對導彈發射進行預警,而且能跟蹤敵國的來襲導彈,可同時處理幾十個目標,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但目前占主導地位的印度地面預警雷達還是20年前的蘇聯淘汰產品,再加上各防御區相隔較遠,因此印度現有導彈預警系統只能完成重點目標和地區的警戒。
印度反導系統面臨三大難題
輿論認為,印度欲打造全國性反導系統,除了要冒打破南亞地區戰略平衡、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的風險外,還將面臨三個難題。首先是經費不足,盡管印度政府保證2007年度國防預算將在今年197億美元的基礎上再增加10%,但由于印軍同時還要建造國產航母、核潛艇、蝎子級柴電潛艇以及更新126架輕型戰斗機,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拿出更多的資金去填充導彈防御系統的“無底洞”。據以色列《國土報》報道,以色列曾派出高級代表團訪印,要求印度政府必須為兩國已簽署的防務合同設定一個完成日期并如期完成,否則以色列將把這些武器裝備賣給其他國家。其次,美國對印度的導彈防御系統持模棱兩可的態度,既督促印度盡早決定進口“愛國者-3”系統,又阻止以色列向印度提供“箭-2”反導系統,基于美國賦予巴基斯坦“非北約軍事盟友”身份的情況,印度導彈防御系統恐怕還得度過漫長的徘徊期。第三,印度國土面積遼闊,需要部署多少套反導系統才能有效覆蓋其領土,目前還是未知數。
一些專家認為,實際上,印度政府全力發展國防對于其國際地位提高的作用仍相當有限。在后冷戰時期“經濟掛帥”的情況下,印度還有過多的赤貧人口與近乎崩潰的基礎設施,持續發展高科技武器有可能會造成普通民眾生活貧困,國內資源嚴重向軍工業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