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紀律建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治本之策,但在具體實踐中,個別地區在政策執行方面仍存在溫差。有的對改革探索中出現的階段性不足容易陷入簡單否定,導致干部在“多干多錯”的顧慮中徘徊觀望;有的在執紀實踐中尚未完全實現分類施策,對消極懈怠現象與擔當作為失誤的處置力度存在差異。這種執行過程中的平衡把握問題,既影響了紀律的權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干部隊伍的活力。 執紀問責的“刻度線”何以出現偏差?根源在于相關機制制度還不夠完善,尚未完全構建起權責對應的量化指標,以及紀檢監察干部在復雜情境中的綜合判斷能力有待提升。校準這把“紀律標尺”,既要標定剛性刻度,也要注入人文溫度,讓紀律規矩真正成為衡量行為的“公平秤”。 二十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將“寬嚴相濟、精準得當”作為紀律執行的核心要義,為新時代監督執紀校準了政治坐標。紀檢監察機關要樹牢“懲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理念,建立分級分類的問責制度體系。通過繪制“負面清單”標定“帶電紅線”,配套“容錯清單”明確“安全區間”,把“三個區分開來”具象化為可操作的制度規范。 紀律執行需要剛柔并濟的精準把握。監督執紀既要體現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也要彰顯治病救人的組織擔當。在具體實踐中,既要通過嚴格監督維護紀律剛性,也要注重在調查核實中充分考量行為動機、客觀條件和實際后果。對于改革探索中出現的非主觀過錯,應當建立多維度的評估體系,既深入分析問題產生的客觀環境,又準確區分工作失誤與違紀行為的界限;既對觸碰紅線的行為堅決亮劍,又對符合容錯條件的情形給予減輕或免除相關責任。通過“四種形態”的精準運用,構建起輕重分明的處理機制,讓紀律處分既成為約束行為的紅線,也成為教育幫扶的起點。推動制度約束與組織關懷形成良性互動,既維護紀律的嚴肅性,又保護干部擔當作為的積極性,實現政治效果、紀法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 校準工作需要持續打磨刻度。要建立典型案例數據庫和量紀參考體系,通過“以案代訓”“跟班學習”提升基層執紀能力。針對問責畸輕畸重、量紀尺度不一等問題,上級紀委監委應加強全流程督導,既防止“高舉輕放”的破窗效應,又杜絕“矯枉過正”的寒蟬效應。 紀律的刻度里,鐫刻著組織的信任與干部的擔當。當監督執紀既有雷霆萬鈞的剛性,又有春風化雨的柔性,紀檢監察“利器”就能在全面從嚴治黨的熔爐中淬煉得愈發鋒利。讓每道紀律刻度都閃耀著實事求是的光芒,讓每名干部都能在清晰的規矩中放手拼搏,這或許就是新時代紀檢監察工作最生動的注腳。(何思微)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