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2日
分享
第 8 期 再啟海上夢想 福船技藝期待“重出江湖”
  • 劉細秀在施工中。
  • “福寧號”仿古大福船下水瞬間。
  • 在漳灣造船廠內,一名造船師傅正在為一艘成型的福船修正肋骨。
  • 水密隔艙福船制造基地——漳灣造船廠。
  • 中國福船文化中心展示館內展示的福船模型。

2月22日12時許,在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一艘美輪美奐、威武雄壯的紅色仿古大福船隨著潮水慢慢地上漲,正一點一點往海面而去,63歲的劉細秀站在船頭,笑得最燦爛。當天“福寧號”仿古福船下水儀式在這里舉行,吸引了數百群眾圍觀拍照。

>>>相關閱讀:世界最大仿古福船“福寧號”在寧德順利下水

造大福船,兌現申遺承諾

“福寧號”仿古大福船下水瞬間。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眼前的這艘大福船船體總長41.6米、寬12米,全木質結構,是基于傳統福船型制,采用水密隔艙制造技藝,是目前世界上可用于航海的最大仿古木帆船。

“我造船43年了,從沒造過這么大的福船。”出自福船世家的劉細秀是這艘大福船的總技術師、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19歲他就開始跟隨父親在漳灣造船廠當學徒,至今從事福船制造這門手藝已有40多年。

2010年,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時,作為項目保護單位的蕉城區漳灣鎮政府曾許下一個承諾:要籌備造一艘仿古大福船。如今,這艘仿古大福船的建成,正是兌現當年的承諾。

然而,這艘本該在2018年就完工的大福船,卻在那年的2月4日,由于施工人員操作不當,引發火災,大福船僅主體結構在火災中得以保住。

劉細秀正在為大福船修正肋骨。呂雷 攝

為了重建福船,劉細秀和他的家族人重拾信心,經過一年的重新修復建造,仿古福船順利完工,有望于不久重走海上絲綢之路。遠遠望去,新修復的福船造型與原來相比更顯精致氣派。

薪火相傳,22代從未間斷

1976年,初中畢業的劉細秀便放棄了學業,跟隨父親到漳灣造船廠當學徒。福船技藝的傳承是往往是依靠老師傅言傳身教,很多時候需要自身的領悟和機緣。劉細秀的機緣源于一張紙——有一天,他在船艙里撿到一張舊的福船圖紙。

比一比、畫一畫,再加上一些造船設計的圖書,就是這樣,劉細秀“偷學”到了畫圖紙的技術,也更加了解了福船的制作工藝。很快,他就在眾多學員中脫穎而出。

造船廠里像劉細秀這樣能畫圖紙的師傅不多。但對這些造船師傅來說,不會制圖設計,并不是一個太大的問題。他們依憑多年的經驗,無需圖紙——船要多長多高,要準備多少材料,要有多大的弧度……他們心中自有量尺。

在漳灣造船廠內,幾名造船師傅正在忙碌的工作。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在漳灣造船廠內,五六名造船師傅正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種木頭特有的香氣在周圍彌漫,一位師傅邊做邊說,這是樟木和杉木散發的味道,是做木船的一等材料,泡在海里不容易腐爛。

劉細秀站在船廠外觀望著,“今年羅源一帶統一改用木質結構的漁船,春節以來訂單一下子增多,船廠好久沒這么忙碌了。”

一塊塊普通的木頭在手藝師傅們的手中變幻著,在刀具的一鑿一錘間,福船的基本輪廓也逐步浮現,但造船技藝并非如此簡單。

劉細秀介紹,一艘福船的制造,必須全都由手工操作完成。漳灣的福船船型多樣,尤以一種當地稱作“三桅透”(三桅三帆)的最具代表性。它的制作過程相當復雜,要經過安豎龍骨、配搭肋骨、釘縱向構件舷板、搭房、做舵等工序,最后桐油灰塞縫、修灰、油漆上畫,才算完成全船。

“水密隔艙是福船建造過程最重要的部分。”劉細秀口中說到的水密隔艙就是曾經讓專家一度認為失傳的古帆船造船技藝。

千百年來,該技藝被廣泛應用于漁船、貨船、戰船及外交使船,直到18世紀后期,該技藝傳到西方,水密隔艙成為現代船舶設計中的重要結構形式,至今仍普遍應用在現代船舶制造中。

“這就是水密隔艙,普通船有8到13個隔艙,每一個都是獨立、密封的。”在一艘即將完工的福船旁,劉細秀介紹道,水密隔艙是唐朝時期在造船方面的一大發明,它用隔艙板把船艙分成互不透水的不同艙區,當船艙意外受損漏水,可將海水限制在局部船艙中,不致于沉沒,保證了船只航行的安全性。

寧德市蕉城區漳灣鎮岐后村的造船技藝系明代洪武年間由閩南傳入,迄今已有650多年歷史。目前,這項技藝在閩南已瀕臨失傳,僅寧德漳灣鎮劉氏家族中依舊傳承保留至今,福船每天仍在建造中,手藝傳了22代。

這項技藝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風華遠去,傳承迫在眉睫

中國福船文化中心展示館內展示的福船模型。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劉氏家族雖在不斷壯大,技藝卻在縮小。作為當地有名造船人,劉細秀見證了福船的繁榮與低迷。“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鼎盛時期,漳灣造船廠有3家,人數100多人,訂單都接到浙江、山東等地。”他說,現在訂單越來越少,造船又是辛苦活,工資不高,年輕人怕臟怕累都不愿意來學了。

隨著機械化、智能化程度的快速發展,福船正在漸漸走出歷史舞臺,傳承迫在眉睫。

劉細秀已經進入花甲之年了,如今精準掌握這門技藝的師傅也已不多,遺憾的是,劉細秀三個孩子,無一繼承父親的衣缽,許多福船手藝人也轉行從事別的工作為生。“總有干不動的一天,希望這門手藝能有年輕人來傳承。”

技藝的傳承,只是依靠口口相授,通過對老規矩的繼承和數十年實踐的摸索,這既是老手藝的美感所在,也是其遭遇困境之處。

水密隔艙制造技藝的工序十分繁雜,在施工過程中要全部由手工操作,每道隔板用若干木板榫接而成,在隔板與船底板銜接處,裝置有肋骨,并使用鐵鉤釘勾連在一起。然后用苧麻、石灰和桐油為原料,按一定比例調和成“艌料”,嵌塞進船艙木板之間的縫隙,使其密不透水。

“這些都是體力活,一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每個造船人手上都是厚厚的老繭。之前帶過幾個徒弟,有的學成轉行了,有的學到一半就跑了。”談起這個話題,劉細秀萬般無奈。

千年技藝,期待煥發光彩

為了搶救、保護、傳承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2012年,寧德市蕉城區成立了水密隔艙福船研究會,中國福船文化展示中心、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傳習所等也相繼建成。

“如果再不想對策,這門手藝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真的要失傳了。”寧德市蕉城區水密隔艙福船研究會秘書長劉登生說,原本劉姓家族有二十幾條支脈,現在還在造木船的,只剩下一脈了。如今活躍在造船一線的師傅僅剩40多位,年輕的傳承人尤為稀缺。

中國福船文化中心展示館內展示的福船模型。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攝

“目前,福船大多用于淺海地區漁民出海捕魚為主,少部分大型福船會用于旅游觀光。”劉細秀在采訪中表示,即將下水的“福寧號”大福船建成后,將作為漁業觀光休閑船,進行實際的航海測試,檢測完成后,或將進行中國仿古大福船重走海上絲綢之路活動,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實現環球航行。

“如今福船模型手工藝品在年輕人中頗受歡迎,在一些精品商店也時常可見,以后或許還能做船模。”近幾年,劉細秀開始學習設計福船模型,展陳館大多船模均出自他之手。

和劉細秀一樣,18歲就開始學習造船技藝的劉朝為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將福船技藝融入玻璃鋼船制造。

老手藝人在努力探索,當地政府也在為此尋求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在此前新批復的漳灣片區單元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蕉城區將啟動福船文化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中國福船文化特色小鎮,希望讓“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這一世界文化瑰寶能再放光彩。

另外,劉登生希望在未來能夠與高校合作,將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與班級授課結合,使其能夠傳承下去。

站在那艘長達四十多米的巨型福船上,劉細秀遠眺前方,遙望大海,這艘大福船終于可以下水了。只是,關于這門手藝的未來,劉細秀仍然流露出擔憂,“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門手工藝,不要丟了就好。” (東南網記者 葉伏國 邱麗娟 陳翊群)

近幾年,劉細秀開始學習設計福船模型,展陳館大多船模均出自他之手。和劉細秀一樣,18歲就開始學習造船技藝的劉朝為也在積極探索轉型之路,將福船技藝融入玻璃鋼船制造。
        同時,蕉城區將啟動福船文化產業園建設,全力打造中國福船文化特色小鎮,希望讓“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這一世界文化瑰寶能再放光彩。

“希望有更多的年輕人了解這門技藝,老手藝不要丟了才好。”——劉細秀

記者 葉伏國
記者 陳翊群
編輯 林雯晶
昵 稱: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精品动漫在线观看一区 | 午夜国产免费观看 | 香港三日本三级少妇三级 | 最新国产在线精品观看 | 亚洲国产91在线 |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