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毅前行·一季度經濟觀察丨村潮智購:家電換新“鮮”到家
2025-04-28 16:43:30? ?來源: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6614億元,增長4.9%。 記者采訪時發現,在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等政策拉動下,農村高品質家電的需求持續釋放,服務模式不斷升級。 以舊換新加力擴圍 鄉村消費需求持續釋放 前段時間,四川省宣漢縣沙灣社區居民趙耀坤通過以舊換新,購置了一批新家電。通過智能家居系統,10多種電器都可通過語音或者手機遠程控制。 達州市宣漢縣南壩鎮沙灣社區居民 趙耀坤:家里有老人和娃娃,有了智能化家電,不管是家務還是娛樂,操作更簡單。 今年,宣漢縣組織175家縣鄉兩級家電數碼企業組建服務聯盟,創新“線上預約+線下服務”模式,在鄉鎮(街道)設立37個流動服務站,實現政策宣傳、業務辦理、物流配送“三下沉”,真正將實惠與便利送到農村居民家門口。據統計,宣漢農村一季度消費品以舊換新中,智能家電占比就達到了67%。 而在山東省臨邑縣,自“以舊換新”政策推出以來,各個商家也緊緊抓住這一商機,在鄉鎮新布設了銷售和服務站點,方便農村居民就近購買。 為進一步激發農村市場消費活力。今年以來,臨邑縣整合相應服務資源,推動鄉村消費從“一次性購買”轉向“全生命周期服務”。從選購咨詢到送貨上門,從專業安裝到舊機回收,甚至還包括定期清潔保養。服務模式的優化升級,讓冰箱、空調、洗衣機、電視機等農村家電換新訂單出現了較快上漲。 山東省臨邑縣商務局局長 王京波:我們后期將根據補貼發放實施情況和市場反饋情況,持續簡化初審流程,提高補貼效率,讓政策更好地服務農村居民。 數智技術 催生村里的“即時零售”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數智技術已經催生了村里的即時零售和智慧物流業態。 今年以來,一些大的電商平臺依托“縣域集采集配中心”,將配送時效縮短至24小時以內,農村即時零售訂單量大幅增長。 早上七點,湖南瀏陽市永安鎮永和村的電商提貨點就迎來了送貨車。記者在這個提貨點發現,今天送來的100多個產品,45個訂單,菜品超過三分之一,甚至還有一條活魚和蔬菜瓜果的幼苗。 興盛優選瀏陽市永安鎮網格站副站長 胡芳:目前瀏陽區域有9個配送站點,有3500家門店。以我們站為例,我們當天的商品交易總額一般能夠做到將近30萬元。 掃碼入庫、打印訂單,提貨點的貨物剛剛整理完,附近村民就前來提貨,而居住相對較遠的村民則在家坐等貨物到來。村民黎春燕家距離最近的鄉鎮市集近7公里。每次外出購物,她都是一大包一大包往家里帶,保質期長的食品還好,生鮮菜品在冰箱存放久了,就影響了口味。而現在,通過電商平臺購買,徹底告別了囤貨的煩惱。 瀏陽市永安鎮永和村村民 黎春燕:品種特別多,想買什么就有什么。 村民們能夠享受即時零售搶“鮮”送達的秘密,就在湖南湘江新區這棟大樓內。這家本土孵化的社區電商企業,總部研發人員占比超過50%,年均研發投入超億元。在這里,從用戶下單開始,每一個事項都是數據在跑動。 興盛優選技術研發中心總監 唐明博:我們會根據實時訂單量,包括配送運力的情況,通過這些數據進行分析。通過算法,再計算出我們在某一個時間段履約配送情況。 記者了解到,企業通過數字化技術構建了“人-貨-場”生態,首先在湖南建設智能化分揀中心,采用AI算法優化商品分揀路徑,包裹掃描至裝車僅需1分鐘,配送成本降低20%。 針對生鮮,冷鏈物流系統通過溫控傳感器和區塊鏈溯源技術保障品質,消費者掃碼可查看農產品檢測報告。 興盛優選技術研發中心總監 唐明博:我們打通了供給端、物流履約端、消費端這三端的信息流和數據流,履約時效從之前的16點到店,提升到現在每天上午11點之前到店。 鄉村新消費需求增長 品質魅力進一步彰顯 不僅是鄉村消費的增長勢頭良好,鄉村消費的結構也有不少新亮點,來看專家的分析。 今年以來,城市居民走向農村旅游的勢頭在加強,一季度,全國鄉村旅游接待總收入4120億元,同比增長5.6%。 從消費渠道看,線上消費進一步增加。一季度,全國快遞業務量中發往農村地區的占比達到三成,農村地區已成為線上消費新的增長源。 從消費類型看,不僅文娛、養老、托育、旅游、交通出行、教育培訓消費等生活性服務在增加,租賃、物流、托管、農機服務、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消費也在增加。同時,創新性消費也呈現出增長態勢。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劉振中:智能家居在農村需求持續增加 ,AI語音冰箱、水質凈化器開始進入農村家庭,血氧儀、遠程問診手環,這些健康穿戴設備需求還在增長。全國農村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了700萬輛,未來汽車后市場在農村也有巨大消費潛力。 總體上,農村居民消費的科技感與舒適度在不斷提升。農村居民對新消費的需求在增加,這些需求一方面帶動了大量科技突破和應用創新,也催生了新的業態和模式。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