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之窗丨水果大省的“新出路”
2025-04-28 09:56:24? ?來源:央視新聞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廣東不僅是制造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國內每3顆菠蘿就有1顆產自廣東。4月初,廣東徐聞的菠蘿就早早地進入了大規模采收期。 今年當地一共種植了35萬畝菠蘿,收獲鮮果預計超70萬噸,產值預計達到27.2億元。產量增加,果農增收背后有什么秘訣呢?我們一起去果園看看。 在廣東徐聞的菠蘿地里,農戶們忙著采摘、搬運。現場不少采購商在看過菠蘿品質后直接下單,田間地頭化身為“賣場”,大批的鮮果即刻就運往全國各地。 新農人 許志輝:品質多好,一點黑心都沒有,金黃金黃的。 2018年,徐聞的菠蘿曾經大面積滯銷,為了不再重蹈覆轍;從三年前起,在種植方面,農業部門會針對臺風、暴雨等自然災害對種植戶進行提前預警;銷售上,由湛江農業部門建立的菠蘿指數平臺,對市場價格和供求方面給種植戶進行宏觀指導。多方綜合努力,菠蘿的品質連年提升,銷售價格也在往上走。 怎么保證賣出的每一顆菠蘿都沒有問題呢?記者來到了徐聞菠蘿國際采購交易中心,2022年,這里投用了全國第一條智能化菠蘿分揀線。 在這條100多米長的智能分揀線上,一個個菠蘿正在排隊通過檢測箱。分選機可以實時檢測出每顆菠蘿的糖分、黑心等情況,僅用90秒,就完成了一顆菠蘿從農產品到商品的轉變。 湛江農墾公司副總經理 蘇增生:它可以通過對菠蘿內在品質的檢測,把不合格的菠蘿排除出來,確保每一批上市的菠蘿都能夠有一個安全穩定的品質,這樣來提振市場的信心和經銷商的信心。 果子的品質得到了保障,但如何讓更多消費者了解并吃到“好果”,新農人們也有他們的辦法。 新農人 許志輝:其實對比老一輩的話,我們是屬于開啟了一個新的賽道,就是我們通過電商平臺。我們這一個多月不到兩個月時間,已經成功地把菠蘿帶出去一百萬斤了。 “00后”的許志輝是徐聞土生土長的“菠蘿三代”,兩年前,他從深圳回到家鄉,接過家族的菠蘿園。和許多返鄉創業的新農人一樣,他很快嘗到了電商銷售的甜頭。但他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抓住了短視頻的風口,用鏡頭記錄菠蘿的生長,這也為他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量。這種營銷方式,不僅幫自家菠蘿打開了銷路,也讓更多的人了解到徐聞菠蘿這個品牌。 新農人 許志輝:我生活在一個充滿AI,還有無人機的時代。我想對老一輩說,你用鋤頭種出來的“甜”我會讓無人機帶它飛向全世界。 荔枝園來了“AI管家” 除了菠蘿,廣東也是荔枝的主產區。眼下,在廣州市從化區的100多家荔枝園里,最忙碌的是果園剛剛請來的“智慧管家”。先通過一個短片,從無人機視角來了解一下它們的工作。 AI 賦能荔枝園 開啟農業數字化轉型 聽著荔枝園里的無人機講“廣普”,真是太有趣了。通過這個短片,我們也大致了解了無人機是如何給荔枝園精準下達處方的。這套果園“智慧管家”,是由中山大學飛鳥團隊研發的,和此前應用在農業上的植保無人機相比,它們還多了一個“AI大腦”。 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 石茜:先對您的果園進行一個信息化,主要是包括統計一下樹的棵數,同時去評估一下花量,特別是我們對每棵樹都可以有一個點位,以后您想去飛哪棵樹,您直接點這棵樹,無人機就自己飛過去了。所以我們第一次的飛巡就是把您的果園變成一個數字化的果園,然后果園進行了數字化之后,以后的飛巡您就可以直接一鍵起飛了。 眼下,正是荔枝開花坐果的關鍵期,中山大學飛鳥團隊接到了許多荔枝園的邀請。種植戶們希望通過接入“AI管家”,能將荔枝的品質提升。 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廣東荔枝來花早,成花率高,有很大概率將迎來荔枝的大年。而對于種植戶來說,這個消息卻讓他們喜憂參半,喜的是荔枝可能高產,憂的是如何通過科學管理來保證荔枝的品質。 廣州市從化荔枝博覽園種植技術總監 韋幫穩:今年花量比較大,花量大的話消耗比較大,所以我們說我們利用飛鳥給我們預警,就會告訴我們多少花量比較合適。既能達到豐產,又能達到優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從2023年起,石茜教授帶領飛鳥團隊開始試點“AI+無人機”的智慧種植模式。通過遙感技術、無人機低空飛巡、AI識別作物長勢等進行農情預警,再由大數據來指導種植,實現對果園的數字化管理。試點后的果園產量平均增長了20%,荔枝品質也有明顯提升。 今年,飛鳥團隊研發的這套果園“智慧管家”,還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列為技術新模式,在廣州、惠州、東莞、湛江、茂名等荔枝主產區進行推廣。 當無人機成為新農具,數據成為新農資,廣東農業的數字化轉型,正邁出最堅實的一步。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