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春潮”日益新
2025-04-27 15:21:05? ?來源:新華社 責任編輯:洪振威 我來說兩句 |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 4月27日,《新華每日電訊》發表題為《海河“春潮”日益新》的報道。 蕩蕩春風,吹來海河“春潮”。今年一季度,天津市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8%,不僅超過天津市今年5%的預期增長目標,也超過一季度5.4%的“全國線”。 制造業優勢牽引、服務業動能釋放、新項目積蓄勢能……天津經濟大局開局蓬勃向好,為“十四五”收官關鍵之年打開新局面。 ![]() 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成色”鮮明 不久前,整車企業再度“重倉”天津。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全新車型項目改造,正式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開工。項目將新增23億元投資,有望帶動天津汽車業產值提升近百億元。 一組數據,展示了一汽—大眾對天津的信心來源——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黨委書記、總經理高解放說,今年一季度,一汽—大眾天津分公司完成產量7.1萬臺,同比增長103%。 除了一汽—大眾在天津擴容,今年2月總投資超11億元的長城汽車天津曼德項目也順利開工。 作為北方重要的制造業基地,制造業壓艙石在天津愈發穩健。據天津市統計局數據,今年一季度,天津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7%,比上年全年加快1.1個百分點,其中裝備制造業增長10.5%,比上年全年加快6.5個百分點。 云遙氣象星座16顆氣象衛星發射升空,朗譽機器人在2025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兩日斬獲3000萬元意向詢盤,一飛智控無人機編隊表演在春節、元宵節期間點亮53個國內外城市夜空…… 高技術制造業企業亦不負春光,為天津新舊動能轉換積蓄力量。一季度,天津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5.3%,比上年全年提高0.5個百分點。 天津市經濟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奇認為,今年以來,天津聚焦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功能定位,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從投資來看,一季度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增長18.1%,高于天津市投資9.4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增長31.9%,高于天津市投資23.2個百分點。投資的快速增長,為制造業發展注入動力。”吳奇說。 現代服務業“升級版”釋放動能 春意盎然時,位于天津的中企云鏈股份有限公司里一派繁忙景象。通過這一第三方產融數字化平臺,一家家實體企業與金融機構實現“握手”。 從提交申請到獲得融資,不到1個小時,位于江蘇省南通市的一家制造清潔能源設備的科技型企業,便順利在云鏈平臺完成了一筆融資。 中企云鏈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江說,僅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各地就有近7萬家企業通過中企云鏈平臺獲得銀行融資。 通過“云端”在線便捷融資,為生產經營注入了“金融活水”,打通了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的“最后一公里”。 “我們以高質量金融供給,持續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任東生介紹,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持牌金融機構已超150家。 這是天津現代服務業發展持續向好的一個縮影。 2024年,《天津市促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正式印發,提出加快推動天津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培育現代服務業競爭新優勢。 根據市場新需求,不斷提升“適配度”,天津現代服務業已展現出強勁活力和發展潛能。今年一季度,天津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了24.1%、17.9%。 火熱工地“筑就”經濟潛力 3個多月前,2025年天津市級重點項目——泰達山河超表面光學項目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啟動建設。 這個一期總投資約5.45億元的項目,建成后將補齊我國在超表面光學領域的技術短板,產品廣泛應用于消費電子、智慧家居、醫療等領域,成為域內重點發展的新質生產力項目之一。 “我們引進時緊盯的就是科技創新與產業煥新,以‘奮斗每一天’的姿態,提前布局經濟增長新動能。”在項目現場,泰達控股投資項目管理部部長孟哲說。 這是天津夯實“發展底座”的一個側面。 據天津市發展改革委統計,圍繞科技和產業創新、先進制造業等重點領域,天津年初便面向社會集中發布1129個、總投資2.02萬億元的市級重點項目清單,并推動667個、總投資1.36萬億元的續建項目全面復工,以及168個、總投資1748.25億元的新項目接續開工。 在天津市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處處長劉叢鵬看來,天津一季度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7%,為全年投資良性增長奠定堅實基礎。這背后,反映出了社會投資對天津的信心,也體現出天津對加大重點領域項目服務的保障力度。 從項目儲備,到開工建設,再到順利投產,天津重點項目像齒輪一樣“緊密咬合”,為經濟迎來“開門紅”打下了堅實底子。 5.8%增速之后,奮斗的腳步仍未停止。 不久前,在天津港保稅區臨港區域,天津津島船務有限公司與日本九州津島產業株式會社投資的科海乾元海工裝備智能制造項目開工建設。這是天津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建設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的最新實踐。 “項目將建成智能化、綠色化生產線,推動新能源船舶修建技術的國產化和規模化應用,帶動區域相關產業產值增長并形成集聚效應。”天津港保稅區海洋經濟發展局局長高業輝說。 新工地里,正生長著新希望。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