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帕米爾高原東麓,春意漸濃。在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驗小學校園內(nèi),一座由江蘇援疆投資150萬元打造、運行半年的“智慧森林”數(shù)字圖書館,正以科技與人文交融的魅力,為邊疆孩子架起通往廣闊世界的橋梁。這里不僅是知識的海洋,更是一個打破傳統(tǒng)、充滿活力的文化新空間——3萬冊紙質藏書與4.5萬冊線上圖書交織成網(wǎng),七大功能區(qū)以“沉浸式”體驗重新定義閱讀,讓書香浸潤校園的每個角落。
孩子們在“智慧森林”數(shù)字圖書館用心閱讀。岳耀偉供圖
推開“智慧森林”的大門,七塊功能區(qū)域各具特色。在有聲閱讀區(qū),孩子們既可通過線下聽讀機暢聽5000余冊有聲書,也能掃碼進入線上小程序解鎖2萬本云端內(nèi)容。數(shù)字互動閱讀區(qū)則打破空間限制,投影儀與直播系統(tǒng)讓遠程教學和校外閱讀活動觸手可及;戴上AR眼鏡,沉浸式閱讀區(qū)瞬間化作虛擬世界,歷史場景、科學奧秘躍然眼前。
“耳機森林”里,2萬本有聲書涵蓋文學、科普、藝術等23大類,學生輕點耳機即可遨游知識天地;臨摹描畫區(qū)的筆墨紙硯與數(shù)字屏相映成趣,讓書法繪畫從傳統(tǒng)走向創(chuàng)新;迷你錄音棚(又稱“朗讀亭”)內(nèi),稚嫩童聲通過專業(yè)設備化作聲波躍動;而開闊的閱讀分享區(qū),則成為讀書沙龍、分組研討的靈感孵化場。?
孩子們在“耳機森林”遨游知識天地。岳耀偉供圖
在這里,閱讀不再是單向的文字輸入,而是一場多維度的感官盛宴。四年級的希爾扎提·艾山江掃描《海底兩萬里》二維碼,AR眼鏡中的海底世界便在他眼前徐徐展開:“發(fā)光的虛擬水母從我指尖游過,好像真的在探險!”三年級的阿依胡提·蘇云百克則癡迷于“耳機森林”,《十萬個為什么》的科學謎題通過聲音化作生動故事,“聽書時閉上眼睛,知識點反而記得更牢。”
最受學生熱捧的是迷你錄音棚。五年級的學生張瑞凱熟練操作設備,將聲音化作“魔術”,“給周瑜配音調高音階,聲紋會變成跳動的火焰;模仿魯肅壓低嗓音,波紋又成了圓滾滾的云朵。”他回憶首次錄音時緊張到手心冒汗,但當《三國演義》“空城計”臺詞念罷,聲紋監(jiān)測屏綻出的金色扇子圖案讓他瞬間信心倍增,“現(xiàn)在每周都要來錄一段,感覺自己成了故事里的角色。?”
“智慧森林”數(shù)字圖書館是一個打破傳統(tǒng)、充滿活力的文化新空間。岳耀偉供圖
“智慧森林”的魔力不止于技術。臨摹描畫區(qū)舉辦的書法作品展吸引師生駐足,一幅幅稚嫩卻工整的楷書作品,記錄著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領悟;閱讀馬拉松活動中,孩子們通過接力的方式挑戰(zhàn)閱讀深度,日均閱讀時長從15分鐘躍升至40分鐘;六屆陽光讀書節(jié)的成功舉辦,更讓校園文化氛圍日益濃厚。
“它不僅是讀書場所,更是通過科技激發(fā)興趣、通過互動培養(yǎng)習慣、通過分享傳遞價值的文化樞紐。”克州實驗小學少先隊大隊輔導員岳耀偉感慨道。開館半年來,學生到館率顯著提升,更多孩子開始主動撰寫讀書筆記。書架間穿梭的身影、耳機里流淌的知識、畫筆下勾勒的想象,正悄然播撒著文化的種子。這座“會呼吸”的圖書館,已然成為帕米爾高原上一片孕育未來的精神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