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丨一巖一水皆詩韻,一茶一景續文明
2025-04-23 11:39:45? ?來源:紅網時刻 責任編輯:翁晗 我來說兩句 |
□丁鐵 春茶吐翠、碧水含煙,四月的武夷山更顯秀美恬靜。 4月19日至4月23日,“何以中國·閩山閩水物華新”主題活動在福建武夷山舉辦。“武夷山有著無與倫比的生態人文資源,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最重要的還是保護好。”2021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赴閩考察,首站便走進武夷山國家公園。武夷山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之地,以千年文脈為墨,以綠色發展作筆,在新時代畫卷上細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圖景。 九曲溪潺湲流轉,朱熹園里的理學余韻仍在青山間縈繞;“萬里茶道”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中歐班列呼嘯而過,載著包括茶葉在內的琳瑯貨物穿過國門、駛向世界……武夷山將文化遺產鐫刻進自然肌理,讓生態景觀浸潤人文光澤。在閩山閩水之間,文化與山水共生,文脈與自然交融,中華文明“天人合一”的千年哲思,正于此著墨,氤氳而成現實具象之景。 在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中,武夷山走出“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近年來,武夷山扎實推進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聯動,走出一條“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改善相統一”的發展路徑。武夷山市森林覆蓋率82.13%,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96.72%,各流域、飲用水水源地、主要湖庫水功能達標率100%。通過森林“四庫”聯動,既涵養水源、保障糧食,又挖掘經濟價值、發揮碳匯作用。產業轉化上,以茶為核心,2024年,茶葉全產業鏈產值增長13%,茶產業收入占農民人均純收入56%。武夷山用一系列數據證明,生態保護與產業發展共振,實現生態與富民雙贏。 代際傳承與創新,讓武夷文化始終流淌著鮮活基因。星村茶農的斗茶賽中,傳統技藝與現代審美碰撞出新火花;茶博會搭建的國際交流橋梁中,武夷山借此向世界傳遞中國生態文明理念;武夷巖茶制作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三茶”統籌模式打造“全國樣本”……這座城市持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路徑,每個人都是綠色發展的參與者與受益者,向世界輸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東方智慧。當“茶葉藏智慧”的贊嘆從海外游客口中傳出,便是對這份共生答卷最生動的詮釋。 武夷山的一巖一水,皆是生態文明的詩意表達;一茶一景,盡是文明傳承的創新篇章。當千年文脈與綠色發展同頻共振,這幅“和諧共生中國畫”正暈染出更加動人的時代色彩。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