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
花木蘭“同框”凱旋門,英歌少女巴黎鬧新春
潮陽西門英歌組團來巴黎鬧新春啦!
當地時間大年初五(2月2日)下午,被譽為“世界三大繁華中心大街”之一的巴黎香榭麗舍大街鑼鼓喧天,掌聲雷動,處處洋溢著熱鬧而喜慶的新春氣氛。
在多位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代表、中法政商界人士、華僑華人代表、中法媒體和友好人士代表共同見證下,第三屆“歡樂春節滿巴黎,龍獅賀歲舞香街”活動拉開帷幕。
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來自汕頭潮陽的西門英歌隊歐洲之行也來到最后一站,為巴黎市民游客帶來“男女英歌斗舞”的精彩演出。
當“花木蘭”穿越凱旋門
踏著鏗鏘的鼓點,邁著矯健的舞步,來自汕頭潮陽的西門英歌隊閃亮登場,將全場氣氛推向最高潮。披紅戴綠的英歌少女,在巴黎的晴空下顯得分外艷麗動人。她們整齊劃一地敲擊著手中的英歌槌,花木蘭從軍、穆桂英掛帥的豪邁氣概重現眼前。
節奏明快、氣勢磅礴的英歌,展現著潮汕人積極向上的精氣神,也深深感染著現場每一位觀眾。寬闊的香榭麗舍大街早已被市民游客圍得水泄不通。市民游客興高采烈地舉起手機,記錄下英歌少女與法國地標凱旋門“同框”的精彩瞬間。
“來自家鄉的英歌表演讓我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和家國情懷。”法國華僑鄭錦峰話里難掩心情激動。
與此同時,來自佛山白眉拳館巴黎分校的舞獅團隊在現場帶來精彩絕倫的醒獅表演,“八仙木凳”“高竿醒獅”等極具挑戰性和觀賞性的絕技驚艷全場。
50名中法漢服文化愛好者組成的漢服方陣同樣令人賞心悅目,漢服造型涵蓋多個朝代風格,充分展現中華傳統服飾的優雅與深厚底蘊。
“這是春節文化走向世界的大好時機。”中國民俗學會秘書長施愛東認為,春節本身就是集合各種民間技藝與表演的巨大舞臺,春節申遺成功讓全世界更加關注春節同時,也推動各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好“出圈出海”。
響徹五洲的“和平之歌”
剛剛過去的2024年堪稱“英歌出海元年”。
一年前,普寧英歌登陸英國倫敦“歡樂春節”活動,吸引70萬人現場觀看。如今,潮陽英歌“接棒”造訪德國、法國多座城市,在歐洲再次掀起中國文化熱潮。
“英歌舞的鼓點令人難以忘懷。”英歌在德國演出期間引起當地媒體熱議。哈瑙—臺州友好協會主席約爾根·朔伊爾曼表示,英歌的到訪為歐洲的春節慶祝活動帶來了新的活力。
“英歌是和平之歌,應響徹五洲。”欣賞到精彩的英歌演出,里昂大都市副主席德羅曼也發出由衷贊嘆:“中法兩國都擁有燦爛的文化,這場演出是雙方友好的生動例證。”
中國駐里昂總領事于江指出,無論是剛剛成功申遺的中國春節,或是名列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的英歌,都對塑造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友善包容的民族性格發揮巨大作用,“相信本次英歌舞展示一定能為推動中法文明互鑒和民間友好發揮積極作用”。
“讓世界看見英歌”成為現實
從“爆紅”到“長紅”,英歌熱潮為何在全球經久不息?
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張勃認為,英歌舞融舞蹈、南拳套路、戲曲演技于一體,既古老、又時尚的英歌已成為超越國界的語言,讓海外觀眾充分感受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結合的魅力。
華南師范大學講師、潮汕歷史文化學者陳椰進一步表示,女子英歌的成功“出海”,也將進一步刷新西方觀眾對東方女性形象的認知,“它讓全世界都看到中國女孩是如此剛柔并重、英姿颯爽”。
英歌“出海”不但讓《水滸傳》等傳統經典更加為人熟知,為講好中國故事同樣帶來新的啟示。
“英歌與街舞、歌劇等西方藝術形式也有更多深度融創的空間。”陳椰建議,英歌未來可以與當地文藝團體合作打造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文藝IP。
“如今,‘讓世界看見英歌’已經從目標變成現實。”亞洲創新與知識產權交流協會會長、北京市立方律師事務所文化遺產中心主任鄧堯期待,接下來,政府與民間應加強合作將英歌打造成為“世界文化品牌”,為英歌申報人類非遺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