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國行|蘇州古城“細胞級”保護 讓古建老宅“活”起來
2024-04-25 16:05:10? ?來源:央視網 責任編輯:陳雨文 我來說兩句 |
央視網消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4月24日起,中文國際頻道推出《文化中國行》專欄,總臺記者將深入各地探訪古建筑歷史文化街區。第一站來到蘇州,來看看當地古城保護發展成果。 位于蘇州古城東北角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面積約116公頃。街區現存的整體布局與宋代《平江圖》基本一致。 現在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依舊保持著宋代“水陸并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以及“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的江南水鄉風貌。這里也是蘇州古城迄今保存最典型、最完整的歷史文化保護區,堪稱蘇州古城的縮影。 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平江歷史文化街區,孕育了姑蘇人家的特色風貌和生活方式,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為全面摸清古城“家底”,明晰保護價值,這里誕生了一個新職業——蘇州古城細胞解剖師。 他們穿梭大街小巷,逐戶對建筑布局、結構樣式、建造年代等進行專業研判,采集居民口碑資料,為古城傳統建筑“畫像”。 蘇州古城細胞解剖師笪博表示,“古城細胞解剖工程”是一項把古城內的建筑物、構筑物看成構成古城的“基本細胞”,蘇州古城細胞解剖師按照以街坊為最小的單位,開展的一項古城保護工程的專項調查。 姑蘇區古城保護委員會規劃保護處處長王永法稱:“同時將這些保護對象、保護信息、保護要素進行數字化處理,形成電子檔案,我們建立了古城保護信息平臺,為未來的管理提供了準確、快捷、方便的渠道。” 近年來,蘇州以“激活”作為保護傳承工作的關鍵詞,通過城市更新項目讓歷史文化與現代生活融為一體,很多在古城內被修繕后的古建老宅通過活化利用得以煥發新生。 這座曹滄洲祠建于清末民初,是晚清吳門名醫曹滄洲的故居,距今已有百年歷史。整個建筑是一處典型的蘇式園林建筑,現在通過保護修復,這里已經活化成為一座中醫藥展示館,并對外開放。 在古建老宅的活化利用方面,相關企業遵循“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新時代文物工作方針,堅持保護與利用同行。 蘇州市姑蘇區滄浪街道黨工委委員周立帆稱:“從招商的角度來講,我們根據古建老宅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規模和不同的格局,通過‘一宅一策’的模式,主要針對企業總部、金融辦公和特色的文旅項目進行篩選,遴選合適的企業入駐。”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