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10月25日電(記者閆祥嶺)照片、文字、塑像、繪畫……在山東省菏澤市曹州書畫院,趙登禹紀念館每年都吸引眾多群眾前來緬懷、追思。歲月如梭,但精神不滅,家鄉的父老鄉親始終記得這位血戰不歸的抗日英雄。 趙登禹,字舜臣。1898年出生于山東菏澤。1914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由士兵晉升為排長、連長、營長、副團長、旅長、師長等職。1926年參加北伐。 九一八事變后,趙登禹主張抵抗日本。1933年任第29軍37師109旅旅長。1933年第29軍長城抗戰時,趙登禹奉命率部增援喜峰口、潘家口,與敵激戰,取得勝利,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大漲了抗日軍民的士氣,趙登禹因戰功卓著被擢升為第132師師長,并被授予陸軍中將軍銜。1935年8月,第29軍被調到北平地區駐防。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1937年7月下旬,日軍在飛機和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日軍出動4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并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發動猛烈攻擊。擔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29軍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 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南苑一帶地勢平坦,無險可守。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日軍伏擊,趙登禹指揮部隊與日軍激戰,胸部中彈犧牲,時年39歲。 抗戰勝利后,北平市政府將北河沿大街改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 1995年,抗戰勝利50周年之際,山東省菏澤市為紀念家鄉的抗日英雄,在菏澤曹州書畫院成立了趙登禹紀念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紀念館由四部分組成,用大量照片、文字資料、實物以及根據趙登禹事跡創作的美術作品,生動再現了趙登禹不同時期的光輝形象和頑強抗戰的英勇事跡。 “紀念館每年都與當地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聯合開展形式多樣的愛國主義活動,以緬懷英雄,激勵后人。”曹州書畫院負責人祖士常說。 同年,英雄老家的農村中學更名為登禹中學,校園內建有小型紀念館,還開發編寫了校本課程《大刀英雄趙登禹》。年復一年,家鄉學校出去的學子們,無不對英雄的事跡耳熟能詳,無不對抗日英雄充滿敬仰。 登禹中學副校長唐海旺說,登禹學校目前在校學生1400多人,為了學習抗日英雄,激勵學生成長,學校提出了“走將軍路,做登禹人,繼承先烈遺志,弘揚將軍精神”的口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發學生奮發圖強、報效祖國的動力。 《 人民日報 》( 2018年10月26日 09 版) |
相關閱讀:
- [ 10-26]千年青瓷的堅守與復興
- [ 10-26]探訪浙江龍泉:千年青瓷的堅守與復興
- [ 10-26]探訪浙江龍泉:千年青瓷的堅守與復興
- [ 10-25]圓夢橋 同心橋 自信橋 復興橋
- [ 10-25]佟麟閣:誓與盧溝橋共存亡(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